高考地理:洋流将会考什么?

文摘   2024-10-14 12:32   广东  
一、核心知识
A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B世界洋流分布图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索马里上升补尝流
D中国冬季沿岸寒流
E密度流
二、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

a盛行风

考虑不同海域的风力大小及风向。例如季风的季节变化、风带及位置的季节移动、风的影响时间长短、背景风与局地风的叠加、向岸风与离岸风影响、海岸轮廓及地形对风力风向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差及气压差变化对风力大小的影响。

b地转偏向力

c陆地轮廓阻挡

d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差异。

B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气候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则盐度低。

(2)洋流因素

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3)径流因素

大量来自陆地的淡水汇入,对海水起稀释作用。由于许多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因此雨水的季节变化会造成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而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造成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

(4)高纬度海区由于海水有结冰与融冰现象,同一海区冬季温度低,海水结冰,盐度偏高;春季以后海水融冰,盐度偏低。

(5)海域封闭程度可以影响该海区与外界的水体交换,海域越封闭,其海水与外界海水的沟通越少,则其盐度就越高或越低,如波罗的海和红海。

三、局部水域环流

A沿海河口区盐度不同产生的垂直环流

B水库水体含沙量不同产生的环流

四、典例练习

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其两侧海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 航海家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图4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此完成1~3题。


1.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及形成动力分别是
A.自北向南    盛行西风    
B.自北向南   极地东风
C.自南向北   盛行西风    
D.自南向北   极地东风
2.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
A.表层海水结冰较早
B.表层海水盐度较高
C.海雾出现频率较低
D.向大气输送水热少
3.航海家威廉·巴芬在巴芬湾环绕一周的航行途中,最可能会感觉到
A.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B.日出方位一直向北移动
C.极光现象频繁出现   
D.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
参考答案
1~3BBD
试题分析

1.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形成动力是盛行风,我们可以首先判定风向,结合图可知该地位于高纬地区,所以洋流形成的动力应该是极地东风,北半球的极地东风是东北风,所以洋流会在其影响下向偏南方向运动,可以判定选B。

方法二:考虑到威廉·巴芬进入海峡并航行的时间——1616年,此时尚未出现蒸汽机轮船,海洋船只的长途航行主要靠洋流或者风作为动力。结合该地纬度可知该地盛行风主要是极地东风(东北风),图中两洋流必然有一支方向与盛行风一致。

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北上”的前进方向与风向相反,因此就只能是依靠洋流作为动力,顺洋流前进,所以,“格陵兰岛西岸”,也就是巴芬湾东岸表层洋流方向是北上。而威廉·巴芬环绕巴芬湾一周”,所以巴芬湾的另一侧(西侧)洋流方向必然是自北向南,与盛行风方向一致。综上,可知答案为B。

2.结合上题可知巴芬湾东侧洋流方向自南向北,为暖流;西侧洋流方向自北向南,为寒流。所以题干“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可以理解为“与同纬度的寒流经过海域相比,暖流经过海域……”,据此分析——

A项,同纬度暖流经过海域水温较高,结冰相对较晚,故A项错误;

B项,同纬度暖流经过海域蒸发更强烈,海水盐度更高。故B项正确;

这里需要注意,部分同学可能纠结于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觉得在这里会有矛盾——若考虑暖流的增温作用,则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强,盐度升高;若考虑暖流的增湿作用,则海面降水增多,盐度降低——这就是没有弄清楚降水的来历和降水的区域。暖流经过区域正是由于“增温”,海水温度升高,所以才蒸发加强,致使空气中水汽增多,降水的可能性增大,但是只是可能性”增大,该海域蒸发的水汽并不一定全部在该海域形成降水,所以该海域因为暖流而增加的降水并不一定能够弥补因为暖流而蒸发的水,盐度最终还是增加;其次,我们说“暖流增温增湿”,这个结论最常用的情境是针对暖流经过区域的沿岸陆地,暖流增温造成海水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增多,这些水汽很容易进入沿岸陆地上空,使陆地上增多,同时因为水汽所携带的热量,陆地气温也会有所升高。C项,图示为高纬地区,海面总体温度较低,暖流经过会促使蒸发,空气中水汽增加,遇到较冷海面则容易凝结成雾。而寒流经过海域蒸发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在该处总体较冷的海面上更难形成海雾。故C错误;D项,海水向大气输送热量主要靠海面辐射和海水蒸发,海水温度越高,海面辐射越强,且海水温度高,蒸发产生的水汽就多,就能够将更多的热量带到大气中。故D项错误;综上,答案应选B。

3.A项,同一地区日出的早晚取决于昼长,昼长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对应公式为日出时间=12-半昼长。“航海家威廉·巴芬在巴芬湾环绕一周的航行”对应的时间是5月到8月,其中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的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南移。巴芬湾处于北半球,所以在航行途中5月到6月22日昼长变长,之后到8月昼长变短,日出时间先变早后变晚。故A项错误;B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处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越向北移,地球上点日出方位越偏向北方。5到8月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所以日出东北,从5月到6月22日直射点向北移动,日出方位东偏北的角度越来越大,即越来越接近正北,之后直射点南移,所以虽然日出还是东北,但是东偏北角度越来越小,即直射点逐渐远离正北(接近正东)。故B项错误;C项,极光主要出现在两极的极夜时刻,5到8月北半球极地有极昼现象,没有极夜现象,难以看到极光。故C项错误;D项,巴芬湾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方位,所以桅杆的影子总是朝向正北。故D项正确;综上,答案应为D。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5.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6.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考答案

4.D5.C6.A

试题分析

第4题

亚得里亚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四地中丙地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蒸发最强,无河流淡水汇入稀释,其盐度最高,可先排除A和B项。甲地其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最多,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故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而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D选项正确。

第5题

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 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第6题

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属于大陆岛。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 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 D选项错误。故选A项。

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受洋流、海水温度和营养盐影响较大,而浮游植物的生长也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从而形成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挪威—格陵兰海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该海域浮游植物最丰富的区域是

A.P        B.Q

C.M                          D.N

8.浮游植物聚集区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A.与温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呈负相关

B.与温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呈正相关

C.与温度呈负相关、与营养盐呈负相关

D.与温度呈负相关、与营养盐呈正相关

9.该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生长旺盛的时间是

A.2-3月         B.4-6月

C.7-8月         D.10-12月

解析:第1题,M海域为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丰富,最利于浮游植物聚集。故选C。第2题,海水水温越高,越有利于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生长,海域表层浮游植物量越大;浮游植物的生长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海域表层浮游植物量越大,海水中的营养盐越少。故浮游植物聚集区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温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呈负相关。故选A。第3题,4-6月,该海域水温高,表层浮游植物生长旺盛。由于消耗大量营养盐,7-8月海水中营养盐含量下降,表层浮游植物生长速度减弱。故选B。

答案:7.C 8.A 9.B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图9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8分)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0.(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2分),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2分),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2分);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2分)。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2分)、密度较大(2分)。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2分)。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2分),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2分),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2分),海水上升不明显。

物堆积(2分);海水养殖增加,排污增多(2分);海水水质变差(2分),海洋生态恶化(2分)。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需要拆除海堤。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