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土地盐渍化

文摘   2024-10-18 15:02   广东  


一、盐渍化
      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称盐渍化。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盐渍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叫做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时,由于地表蒸发强烈,会导致土壤深层的水分随毛管向上运动,溶解于水中的盐类聚集于土壤表层,形成旱季土壤盐分向上运动,雨季又随重力水向下运动的现象。


二、图表解读

α形成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旱涝交替,大水漫灌,不合理排灌。

③设施环境封闭

④耕作方式不合理,施肥不合理

⑤沿海海水倒灌或内陆咸水湖沿岸区地下水位较高。

b盐渍化危害

土壤盐碱化使土壤更加板结,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变差,土壤盐碱化抑制作物根系发育。土壤盐碱化使土壤肥力下降。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
C土壤盐碱化的改良
①改良水利,有排有灌,合理灌溉。引淡淋盐,井排井灌。
②平整土地、地膜覆盖,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③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是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可能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④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三、例题分析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黑土地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该省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多为山地,坡耕地较多,主攻固土保肥;Ⅱ区为半湿润的丘陵平原,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主攻提质增肥;Ⅲ区多为半干旱的平原,黑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主攻改良培肥。

         材料二  图1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工区中某地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关系示意图。材料三  Ⅱ区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传统耕作方式以“浅耕”为主,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导致黑土耕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近年来,该区采用了“深耕(耕作深度在25厘米以上)+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等耕作技术,既提高作物产量,又促进了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1)指出I区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的关系,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自然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Ⅲ区黑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3)与“浅耕”相比,简析“深耕”技术的优点,并说明“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耕作技术对黑土资源永续利用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阳坡的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或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的坡面侵蚀量高于东北坡、北坡和西北坡)。原因:阳坡较阴坡,冻融作用更明显,使表层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降低;阳坡春季融雪较快,产生径流快而集中,坡面侵蚀增强;阳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雨水冲蚀作用更强。    

(2)河流众多,盐分随径流汇入积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阻碍盐水下渗;晴天多,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地表;降水较少,雨水淋盐作用微弱。 

(3)优点:增加犁底层深度,耕层变厚;增加下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更利于作物根系向下深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防旱抗涝能力(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积极影响:增加地表粗糙度,减轻风蚀;固土拦泥,减少水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1)指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2)简述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试提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

(2)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土壤水盐碱度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成活;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3)合理灌溉,实施喷灌、滴灌;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覆盖地膜减少蒸发的影响;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