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海一气相互作用

文摘   2024-10-14 12:48   广东  

1.海—气相互作用实现的途径

①大气环流

②大洋环流

2、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①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②大气中的水汽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③影响海一气之间水分交换因素

a纬度

b洋流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①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低纬度或暖流海区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②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过程释放热量。

③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4、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一气之间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驱动,实现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

①水量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对于某地区,在某段时期内,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②热量平衡
5、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A、厄尔尼诺现象
①发生地区
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
②发生时间
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
③形成原理
a正常年份海一气相互作用下的热力环流

b厄尔尼诺年的热力环流

       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中东太平洋海平面水温上升→海面蒸发加强→气流上升→降水增多,沿岸暴雨洪涝,气候反常。
④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
a东西海面温差减小;
b赤道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C赤道太平洋中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
d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削弱→饵料减少→鱼类减少→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鱼类大量死亡,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⑤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a西太平洋水温偏低,对流减弱,夏季台风数量减少;
b我国冬季风减弱,出现暖冬;
C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退得早,雨季变短,南涝北旱。
B.拉尼娜现象一反厄尔尼诺
①拉尼娜现象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②原理
      低纬偏东信风比正常年份偏强→南北赤道暖流更强→大洋赤道附近暖水向西侧流失变多→东西两侧较正常年份温度变化:东侧温度更低西侧温度更高→东西两侧较正常年份气压变化:东侧气压更高西侧气压更低→沃克环流变强,出现拉尼娜现象。
③影响
a东西海面温差增大;
b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
C大洋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d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e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气候影响
e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气候影响
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