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冻土、冻融风化、冻土地貌

文摘   2024-10-16 09:16   广东  

一、冻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如果土层每年散热比吸热多,冻结深度大于融化深度,多年冻土逐渐变厚,称为发展的多年冻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土层每年吸热比散热多,地温逐年升高,多年冻土层逐渐融化变薄以至消失,处于不稳定状态,称为退化的多年冻土。

      永冻层的深度自上部冬冻夏融,称之“活动层”。

      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

二、冻融风化作用

①在冻土地区的岩层或土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隙,它们常被水分充填;

②随着冬季和夜晚气温的下降,水分逐渐冻结、膨胀,对围岩起着很大的破坏,使裂隙不断扩大;

③夏季或白昼因温度上升,冰体融化,地表水可再度乘隙注入。这种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解,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冻融风化不仅造成地面物质的松动崩解,形成了冻土地区大量的碎屑物质,而且在沉积物或岩体中还能产生冰楔、土楔等冰缘现象。由于地表水周期性地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形成了上宽下窄的楔形脉冰,称为冰楔。

     当冰楔内的脉冰融化后,裂隙周围的沙土充填于楔内,形成沙楔。沙楔也可能是地面冻裂以后,没有形成脉冰,砂土就直接填充在裂隙中。

三、冻土地貌
       又称冰缘地貌。由多年冻土层中的冻融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总称。如石海、构造土、冰丘、冰椎、融冻泥流阶地等。

       石海:寒冻风化作用产生的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条件下,大多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石海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原西部高山及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均有分布。发育石海不仅要岩石坚脆、节理发育,如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砂岩、板岩等,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水热条件,既要有一定的水分,同时温度为0℃上下持续波动的时间要长。显然,年平均气温为0℃的等温线附近具备上述温度条件。

      石河: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斜坡沟槽内,碎石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故取名石河。

        石环: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使泥土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成所谓的石环。形成石环地段地松散层一定是岩块和泥土粗细混杂;要有充足的水分条件,含水量一般要在30%以上;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比较长。石环常见于河漫滩、洪积扇前缘及山前缓坡地带,因为这些地貌部位常常具备石环形成的条件。

(石环)

       冰丘(也称冻胀丘):冬天季节融化层,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冻结,因过水断面缩小,冻结层上水处于承压状态;同时,冻结过程中水向冻结面迁移而产生聚冰层。随冻结面向下发展,当冻结层上水的压力和冰层膨胀力大于上覆土层强度时,地表就发生隆起,便形成了冰丘。

(冻胀丘)

       热融湖: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因素改变了地表状况,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深,导致层状地下冰或高含冰冻土融化,而使地面下陷或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被称热融作用。热融可以形成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热融湖、热融沟等。
  热融地貌类型多出现在地下冰发育或含冰量较高的平缓坡地、山间谷地、高平原地带。

(热融湖)

四、例题分析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2)冬季的时候,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顶起;到了夏季,冻土消融,体积收缩,路基和钢轨随之降下去;反复出现就会造成路基严重变形,铁轨出现严重弯曲、高低不平,影响列车行车安全。
(3)冬季冬季气温较低,冻土易冻结,抛石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起到类似于通风管储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热,减小因路基升温对冻土冻结产生的影响。
(4)南侧为阳坡,增温较北侧快,增加片石护坡厚度可减缓外部温度的变化对冻土的影响,从而达到与北侧相近的温度,保持路基两侧降温的一致性。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