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概念:风化作用

文摘   2024-10-15 17:51   广东  


        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
       
一、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气等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使其成分分解,易溶解者流失,难溶解者残留原地,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及结晶作用。这些作用可以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岩石的硬度、密度等特性发生变化。例如,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结合成碳酸,能溶蚀石灰岩;某些矿物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水和岩层中的矿物作用,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矿物。

       化学风化作用在湿热地区尤为显著,因为温度升高和水分增加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此外,化学风化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导致岩石分解和破碎。

   二、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是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对岩石、矿物产生的机械和化学破坏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机械破坏作用,二是生物的化学破坏作用。
A机械破坏作用


     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如植根于岩石裂隙中的植物根须不断变粗、变长和增多,像楔子一样对裂隙两壁施加压力,劈裂岩石,称为根劈作用。这种作用极为常见,是生物通过其物理存在对岩石直接施加的物理破坏。
B化学破坏作用

       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土壤和岩石中吸取养分,同时也分泌有机酸、碳酸、硝酸等酸类物质以分解矿物,促使矿物中一些活泼的金属阳离子游离出来。这些分泌物与岩石中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遭受破坏。此外,生物遗体的腐烂分解也会形成腐殖质,其中的有机酸同样对矿物、岩石起着化学破坏作用。

三、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仅引起岩石在形态和体积大小的变化。物理风化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干旱和髙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更为强烈,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风化形式。
物理风化的形成方式主要包括:
A温差风化: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不均一缩胀而逐渐破碎。

B冻融风化:岩石裂隙中水分遇冷结冰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岩石崩解。

C生物机械破坏:植物的根劈作用,通过植物的根须对石窟围岩空隙施加强大的压力,劈裂岩体。
D流水、风力产生的磨蚀、切割、冲击:这些作用会使岩石发生形态变化并破碎。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风化作用发生在原地,导致岩石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碎屑;而侵蚀作用则将这些碎屑搬运到其他地方。风化是侵蚀的前提,没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就无法进行。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