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武隆——白马

政务   2024-12-17 18:41   重庆  



白马




白马镇因位于石梁河与乌江交汇处,有一礁石形似白色“卧马”而得名。民国十九年(1930年)置白马乡。1985年7月,白马乡、铁佛镇合并为白马镇。


白马镇地处武隆区中部,位于白马山、弹子山、杨柳山三山接合部,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000米。地势东低西高,乌江、石梁河、郭溪沟将陆地分成四大块,构成“四沟四岭”的地貌。


白马镇是武隆区第二大镇,是武隆区的西大门和重要物资集散地,素有“蜀黔门屏”之称,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乌江干流横穿而过,白马码头是全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国道319线和省道川湘公路穿境而过,有武隆交通“金三角”的美誉。


白马镇留下许多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白马镇特有的文化内涵。白马镇附近有个白马山,白马山以前叫云山,是夜郎古国和巴蜀古国的界山。战国时期,秦占巴蜀后,夜郎国害怕秦国攻打自己,就敬献财宝向秦国示好。秦王派白马将军带上封印,随夜郎使臣护送财宝到秦国咸阳。没想到队伍到了云山,夜郎使臣意外死亡,白马将军取得夜郎王的信任,继续带着财物前行,在护送回程途中,白马将军制造了山匪抢劫事件,他命令一队人马带着财宝回到秦国,自己借机留了下来。秦王得知将军“殉职”,追封白马将军为羌王,并把云山封为白马山。之后,白马将军部下追随而来,他们建立了羌王寨。为避免麻烦,他们把白马氏改为白氏、马氏和杨氏,并以白龙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在白马山上留下了丰富的白马文化。


白马镇因为地理位置而成为渝黔盐道的一段,这条盐路北起乌江白马码头,南至道真三会场,中间的板桥村两坪高地算是黔蜀屏障。在板桥村岩口与渝家坝中间有一个凉水井,挑油匠和背二哥们上陡石梯,翻拖板槽,需要大半天时间的努力攀爬才能翻上坪顶,那时人差不多已经筋疲力尽,于是板桥就成了盐路的歇足之所。而一口凉水井,不但养育着本地的村民,也给经过这里的客商、挑夫和马夫提供救命的泉水,人们把它当成了神井。凉水井有个“天马观景、丁公跑马、青龙点泉”的传说。据说天马官白龙马在三界山的马龙坪观景时,丁公在跑马坪跑马。他过板桥时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间摔倒在草场坝,砸出了一个天坑。这个过程正巧被天马官白龙马看到,白龙马就吩咐马龙坪的青龙去救助丁公,并在山窝点出一眼龙泉,以供周围的生灵饮用。于是人们把马龙坪上天马观景那个山峰叫作天马峰,丁公摔马那个天坑叫作丁木坑,青龙点泉的那眼井泉叫作青龙泉,青龙泉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凉水井。


白马镇还因为地理位置而在解放重庆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在解放重庆的战役中,武隆白马山战役是最关键的一战。宋希濂在白马山部署防线,妄图凭借其易守难攻之势阻止人民解放军前进。蒋介石还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让长子蒋经国到前线“督励”宋希濂。白马山战斗从1949年11月21日开始至23日下午结束,以解放军赢得胜利而画上圆满句号。此战共击毙国民党军三千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攻占弹药库一座并缴获数以万计的枪支弹药,为解放重庆及全川打开了通道。


今天的白马镇为全国重点镇、武隆工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自然资源丰富,另有乌江画廊等景点,白马镇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蓬勃生机。




责编:舒   轩

校对: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武隆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