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河为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其源头分别发源于明月山东麓明达镇龙马村文家沟和梁平区铁凤山西北,两源汇合后在梁平县境内称高滩河,在垫江县普顺镇新桥村半节桥入垫江县境后称龙溪河。龙溪河曾经叫桂溪河,民国初年才改称龙溪河。龙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普顺、周嘉、永安、高安、高峰、五洞、澄溪、砚台、包家等镇,在包家镇绿箭滩汇入长寿湖,在长寿羊角堡附近汇入长江。龙溪河在垫江境内河长97.2千米,流域面积1342.6平方千米。
龙溪河的水文特点表现为上游河床狭窄,滩多水浅;下游陡峻,多瀑布、石滩,尤其是流经长寿境内的狮子滩后河床落差大、险滩多,形成多级瀑布,水能蕴藏极为丰富,为水利开发提供了可能。龙溪河是中国第一条全流域梯级开发的河流,进行了发电、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
龙溪河水利开发始于1937年,经过前期的勘测和规划,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黄育贤任处长,张光斗任设计工程师,吴震寰任工程师兼工务长,开始了对龙溪河的四级水电开发。当初构想在狮子滩、上清渊硐(上硐)、回龙寨、下清渊硐(下硐)建立水电站的四级开发。狮子滩电站是龙溪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一级,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级,但是受当时条件限制,迟迟没能动工。于是改变四级开发方案,重点建设下清渊硐(下硐)和回龙寨两个电站。下清渊硐(下硐)电站机组于1944年1月安装完毕,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制造的也是当时容量最大的水力发电机组,而且被实践证明是设计建造优良的水电站。回龙寨电站于1940年8月开始兴建,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也只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工程量。
1949年后,龙溪河上的狮子滩、上清渊硐(上硐)、回龙寨的水电建设陆续完成,总装机容量104.5兆瓦。20世纪50年代,因为狮子滩修建电站而形成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1964年,在云龙镇龙溪修建电站,也形成了长约十千米的人工湖。
龙溪河畔留存了许多地质和人文的遗迹。在七里滩有一处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冰臼群。无数密如蜂窝状冰臼群分布在巨大的岩石上,这些蜂窝状石洞以椭圆形、圆形居多,大的直径三四米左右,小的不过十几厘米。七里滩成片的冰臼群无论是从保存的完好程度还是从密度来说,在西南地区属于罕见的地质遗迹,有很好的地质科考价值。
七里滩下游一千米的地方,便是当地闻名的大平寨革命游击根据地。太平寨孤峰突兀耸立在龙溪河边,盘旋而上的石梯直通寨门,共一千多级台阶,雄伟气派的寨门至今保存完好。寨顶上古木参天,坎上面是一排整齐的房屋,房屋与堡坎连为一体,成为一座天然寨堡。今天朝阳门、安乐门、水洞门三道寨门依然保存完好。20世纪20年代,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李光华在此组织农民协会,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48年春,大平寨成了当时梁山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后由于叛徒告密,大平寨革命游击根据地遭到了破坏,有两位党员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龙溪河岸的天星寨在这一马平川的大平坝有如异峰突起,寨子的东西北三面地势险要。得胜门、朝阳门、南纪门、北斗门四道寨门今天仍然依稀可见。此寨西控龙溪水运,东扼梁平小南路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梁平县志》载,清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首领王三槐率大军转战巴渝大地路过攻打天星寨,也无功而返。民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和匪害,许多人搬迁到天星寨。
今天的龙溪河流域风景秀丽,是我市内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也因为生产条件良好、土地肥沃,是我市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水果基地。
责编:舒 轩
校对: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垫江县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