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乃夫故居坐落于荣昌区万灵镇大荣寨社区李家石坝子,距城区约8千米,距万灵古镇约1千米,背靠山坡,树木苍翠,小屋掩映于绿树之间。家乡人民为纪念烈士,改李家石坝子为“柳乃夫青年小院”。
故居主体建筑由古色古香的木质混泥墙体和小青瓦构成,堂屋、卧室依旧保持原貌,精致的雕花木柜、石质水缸至今仍在使用。房屋前是一条宽阔整洁的公路,公路旁边是一片良田沃土。故居向西约200米,清澈的濑溪河流经此地。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养育出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民好儿子——柳乃夫。
柳乃夫原名赵宗麟,号玉书,1910年4月生于路孔古镇一个书香家庭,祖上是清朝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柳乃夫从小聪明好学,中学考入县立中学,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在此期间,荣昌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荣昌中学建立,这使得柳乃夫从中学时起便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0年8月,柳乃夫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在南京,他结识了一批进步人士,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思想逐渐倾向革命。
1931年4月,柳乃夫的同学李散之从上海给他寄了一本瞿秋白编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邮检部门查获。国民党当局遂以传播“反动书刊”为由,判处柳乃夫有期徒刑5年。
在狱中,柳乃夫逐渐了解到很多难友都是共产党员,狱中还成立了秘密中共党组织。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柳乃夫慢慢从悲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狱中的同志们都特别喜欢他,教他学习英语、日语和其他国家的语言,给他讲革命道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他不仅在文化知识上精进,而且在政治上也日益成熟,并有幸结识了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曹瑛,他们住在同一个囚室的上下铺。在曹瑛的影响和关怀教育下,他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经亲友全力营救,柳乃夫于1933年春被保释出狱。在柳乃夫出狱的前一天晚上,曹瑛对他说了许多勉励的话,鼓励他出狱后要为新生活而努力奋斗。柳乃夫当下激动地表示,是共产党给了他新生,一定不会忘记大家对他的帮助和教育。出狱后,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赵宗麟改为“柳乃夫”,意即“新生命”。1933年底,柳乃夫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春,柳乃夫带着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愿望与目的东渡日本东京留学,在日留学期间,他专注研究日本军国主义。同年底,因“文救”工作缺少党内骨干,党组织电召柳乃夫回国。
回到上海后,柳乃夫秘密加入左翼社联和文化界救国会,参与编辑《永生》《现世界》等刊物,创办引擎出版社。柳乃夫以“新生命”的充沛精力,夜以继日地写作,呕心沥血,撰写了许多极富见解、慷慨激昂的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从国防说到北海所占的地位》《暴风雨前夜的希腊》《从政治上观察绥远抗战》等文章相继发表在《现世界》等期刊上。
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建“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到内地作抗日宣传组织工作,柳乃夫任团长。他们背负宣传工具徒步跋涉,先后辗转浙江、江苏、安徽等地,行程数千华里。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柳乃夫率团活跃在大江南北百余个城镇,他们举办大型图片展览、出墙报、画漫画、唱歌、演讲,发动各地成立救国会、抗敌后援会,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
1938年春,应国民党山西抗日友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特别邀请,柳乃夫奔赴抗战前线去训练、改造部队。中共中央长江局董必武亲自找柳乃夫谈话,鼓励他做好友军的工作,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临行前,柳乃夫将服务团的证件和一些生活用品交给同志们,笑着说:“万一我在前线牺牲了,交给你们的这些东西,就是很好的纪念品了。”这并非一时戏言,而是一个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的铿锵誓言!
柳乃夫随三十八军在山西王屋山一带一边作战,一边以笔为枪,报道抗日最新动态。先后在《大公报》、西安《文化日报》上发表了《怎样发动群众组织》《当前的几个实际问题》《军队政训工作的几个实际问题》等著作,他以一个文化人特有的战斗精神,完成了一般军人难以完成的工作。
1938年秋,柳乃夫突患黄疸病,到后方西安治疗。这期间,他在给夫人唐宗鹤寄回的照片背面写下四首诗,“男儿不禁兴亡恨,投笔从戎古有之”“若问何日归故里,杀尽倭奴建国时”……表达了他以身报国的胸怀和勇气。
1939年1月,柳乃夫调往一一七师陈硕儒部任秘书,师部驻平陆县城。同年6月6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平陆茅津渡。8日,一一七师将士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师长陈硕儒率一部分战士向一个方向突围,柳乃夫同另一部分将士向相反方向突围。不料柳乃夫这一部分被日军紧紧咬住,鬼子的机枪疯狂扫射,战士们纷纷中弹倒下,柳乃夫亦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柳乃夫的牺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西安、平陆、上海租界、重庆等地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这位抗日文化战士。沈钧儒在致辞中说:“有人讲古人向死而生,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许多人醉生梦死,生既不知为何生,死亦不知为何死,乃夫先生生得有意义,死也极有意义。”高度评价柳乃夫热爱祖国、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198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08年2月,荣昌县人民政府将柳乃夫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荣昌区筹资约400万元,修建柳乃夫红色文化广场,修复故居片区风貌,铸立柳乃夫铜像,完善故居片区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如今,这里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传统革命教育的新去处。
责编:舒 轩
校对: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荣昌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