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梁平——双桂堂

政务   2024-12-16 18:34   重庆  

双桂堂

双桂堂,位于梁平区金带街道万竹山。双桂堂的由来,和明清时代著名的破山禅师有直接的关系。破山禅师是四川大竹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他十九岁在城口香山妙音寺出家,之后遍游名山,遍览佛教经典。破山禅师熟谙诗文,精于书画。当年破山禅师遵师命,背着桂树来到了梁平地界。这一天,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突然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周围的村民前往围观,只见破山禅师正在打坐参禅。他跋山涉水背着的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桂花香飘四溢。于是他就在这双桂落地的地方建立禅院,取名叫双桂堂

和一般佛教寺庙以“寺”“庙”命名不同,双桂堂之所以如此特别命名为“堂”,是因为这儿原来是一个旧式的学堂。后人也因此称双桂堂是西南禅宗的大学堂,“教育”出一大批方丈与住持。事实也的确如此,破山法师的弟子不仅遍布西南各地,甚至在东南亚一带都颇有影响。他们也重修了许多毁于战乱的寺院,此派禅宗成为西南汉传佛教的主体。所以双桂堂有“渝川滇黔禅宗祖庭”的称呼,并被尊为“堂”。


双桂堂始建的时间是清顺治十年(1653年),历经破山、竹禅等祖师,修建有七殿、八堂、八院,全寺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种建筑。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在1980年,在这次修缮中,所有建筑全部修复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罗汉堂。


大雄宝殿是双桂堂的主要建筑之一,其大殿在光绪年间扩建,足足耗时五年方才建成。大雄宝殿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十六米。支撑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双桂堂的两侧有厢房、僧舍三百余间,长廊相连,有天井、海观四十二口,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景观。整个寺院古朴典雅,环境清幽。


双桂堂还存有大量的文物、名人字画和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保存的文物有237件,最著名的是铜佛、竹禅画和玉佛,分别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1990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双桂堂举行了玉佛开光典礼。玉佛为缅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吨,高1.6米,精美庄严。双桂堂还有其他佛教文物66件,比如清代雍正皇帝御赐的一部《藏经》,天聋、地哑、铜锣、铜鼓四种,各类石刻、碑记多块。还有11世纪用梵文写的《贝叶经》106页(被盗),其他佛经七千多册。另外双桂堂还有名人字画61件、佛像110尊,寺内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带一领、舍利子一颗,其中舍利子是竹禅和尚从五台山请得,被视为镇寺之宝。


双桂堂在我国及东南亚佛教界的地位崇高,被称为“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建成后吸引诸多名人来此。吴三桂驻节陕西汉中时,以夫人的名义派专人来到双桂堂,赠送了高档豪华的整套佛门用品,足见双桂堂的政治辅助意义。双桂堂创立在清初期,正是反清复明高潮时刻,当时破山禅师以自己德高望重的地位,在清政府与反清武装之间斡旋。当时平定反清武装的重臣李国英,在破山的帮助下,平定了战乱,统一了西南地区,双桂堂在两边的对峙中,发挥了中间地带的重要历史作用。对尽快结束战乱,推动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83年,双桂堂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2013年,双桂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获选新重庆·巴渝十二景人文胜地类。


责编:舒   轩

校对: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梁平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