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铜梁——安居

政务   2024-12-06 18:02   重庆  



安居




安居古镇位于铜梁城西17千米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建置历史。早在两万年前,这里便有先民繁衍生息,汉代开始有简单村落,隋唐时已成为涪江下游的水路要冲。安居古镇始建于隋开皇八年(588年),原为赤水县,县治在今安居古镇。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更名为安居县,取安居乐业之意。清雍正六年(1728年),撤安居县并入铜梁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置安居为乡。1961年,设安居镇。

安居镇自古便有“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与篼溪、琼江、乌木溪水汇于城下,绕城三匝陷为深潭”之说,是重庆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历史上的安居古镇水路交通发达,向上溯及四川,向下通达重庆、武汉,帆樯蚁聚,商贾云集。酒帮、盐帮、藻扎帮、屠宰帮、织布帮、染帮等行会林立,曾是长江上游渝川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安居古镇东起飞凤山,南绕化龙山,西跨乌木溪,北临涪江。安居古镇依山傍水,平地建民宅,山地为庙宇。以李家祠堂、举人周际同周家祠堂为典型的川东民居,堪称明清山地建筑的范本。


“但愿人长久,但愿花长秀。琵琶声声诉衷肠,泪湿罗裳透……”这是著名川剧《碧玉簪》中的经典唱段。讲述的是铜梁安居翰林王玉林与尚书千金李月英的爱情故事。今天他们的府邸旧址仍在。在安居这样的历史名人府第比比皆是,每一栋老院落都有着自己非凡的身世和传奇的故事。从宋代至清代,小古镇共出过四名翰林,他们是王恕、王汝嘉、曾毓璜、吴鸿恩。这里出过礼部尚书李志、河南巡抚胡尧臣、安徽巡抚王汝碧、福建巡抚王恕等。据统计,安居古镇自宋至明清,中举人者达两百余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城门,城内有市、区级文物古迹19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


安居古镇曾有中国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九宫十八庙”,有弘扬儒家文化的文庙、传播佛教的波仑寺、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城隍庙、康熙年间修建的武庙、嘉庆年间修建的川主庙,还有不同朝代修建的东岳庙、火神庙、药王庙、龙王庙、桓侯庙、龙兴寺、禹王庙、奎阁庙、赛龙兴寺、雷祖庙、古佛庙以及上下王爷庙等。


安居古镇依然保存有各省移民为同乡联谊所建的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


“月出江头半掩门,待郎不至又黄昏。深夜忽听巴渝曲,起剔残灯酒尚温。”这是明朝诗人王叔承路过安居古镇时留下的《竹枝词》,能让诗人一直等待而没有愠怒,想必是为当时的美景所吸引。安居古镇附近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波仑寺)。旧县志说:“涧鸟飞鸣,水镜冰轮,月光似从山顶涌出,飞挂于老树虬枝间。寺后山石嶙峋,高不胜寒,下方仰视,又疑巨灵伸指,捧出白玉盘也。”这便是“波仑捧月”的美景。


有人说安居古镇是每一个人心里的原乡,那长长的石板老街,两沿参差错落的木板壁,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的青瓦房,都浸透着历史的沧桑。安居每一个时期都不乏名人印记,这里既有冯玉祥将军宣传抗日、刘伯承元帅发动革命的足迹,又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办班的旧址。


安居古镇是铜梁民间彩扎工艺的发源地之一,数度进京参加国庆大典的铜梁龙就是安居镇的能工巧匠制作的。大儒龙、稻草龙、黄荆龙、菜龙、扁担龙、铁花飞溅的火龙汇聚安居,玩龙灯、抢龙宝、扳龙角、赛龙舟经久不衰,这里的龙文化丰富多彩。


安居古镇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城门。现在还能看到残留的唐代诗人韩愈的“鸢飞鱼跃”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的石刻。现万寿宫、下紫云宫、元天宫、城隍庙、东岳庙、妈祖庙等八处保存较好,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是龙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以及琼、涪两江四岸的沿江巴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责编:杨   利

校对:舒   轩  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铜梁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