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代高僧虚云,以其传奇的法迹和120寿的旷世之龄著称于世,新中国成立后又任全国政协委员,其圆寂至今忽忽已半个世纪有余……昆明西山华亭寺侧,人迹罕至,记者于此偶遇虚云之舍利塔,后又于大理鸡足山祝圣寺内,再晤其舍利塔。斯虽涅槃有日,然其足迹,依然或现或隐于滇云万水千山之中……
虚云,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生于泉州府衙之中。父为贤官、名宦,年四十余方得独子,关爱、培植甚力。然虚云“决意将来出家修道,不羡紫绶之荣,不求朱门之富”,敬慕三宝、崇仰佛法。年19岁,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修苦行,居则岩穴,食则松果,渴饮涧水,鬓发覆肩,一心精进,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1889年,虚云年已五十。是年他由西藏南行,经不丹国,至印度,再到锡兰、缅甸,于该年7月由腊戌过汉龙关入云南境,经龙陵、景东、蒙化至下关,抵大理府,“观洱海银涛,声闻数里,叹为奇观。犹如白龙,翻波逐浪,跳跃潜藏隐现其中……”上鸡足,拜华首门、礼楞严塔。鸡足山全盛时,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而今仅存不足十寺,且“僧伽与俗无殊,子孙承据,公叹息欲兴之,(但遭到阻挠)。”无奈,虚云下山,经楚雄至昆明,再由曲靖出滇至贵州,行脚天涯,参高僧大德,访名山胜水。
1902年下半年他再礼四川峨眉、云南鸡足,“树下宿……金顶进香毕,复念佛祖道场,衰败如斯,全滇僧规堕落,发愿结茅接众,又被子孙寺庙所禁,涕叹赴昆明……”年终前到了昆明,在福兴寺闭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经,皈依者三千余众,秋季在筇竹寺传戒,名闻全滇。
1904年,大理提督张松林、李福兴亲率官绅,迎他到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亦数千人。法事毕,李福兴欲留他住持崇圣寺,虚云表示希望在鸡足山重兴迦叶道场。众人称善,乃命宾川县知县办理。虚云于是年秋入宾川鸡足山,修葺已破败的钵盂庵。
为修葺鸡足山其他寺宇,思此非边郡民力之所及,他留下戒尘师,自己经腾冲只身往南洋。途中在南甸太平寺讲《阿弥陀经》,在仰光、槟榔屿各有停留,各地均有弟子皈依。这时接云南僧众来电,谓政府要征提寺产,促他及早回国。他遂于1906年春回到了上海。在上海与佛教会代表寄禅等会合,同进京请愿。抵京,肃亲王善耆请他到府中为太福晋说法,1900年在京中相识的一些王公大臣也来探视,研究如何给皇帝上奏章。由于诸护法的相助,光绪帝下了一道上谕,谕知地方官不得勒捐寺产,征提寺产风波始告一段落。虚云以清朝开国以来,对云南一地没有颁发过《大藏经》,商请奏请朝廷,给云南颁发一部《龙藏》。由肃亲王发起上奏,1906年7月奉到光绪上谕,把鸡足山的钵盂庵改名为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一部,銮驾全副护送《龙藏》到山,赐虚云和尚紫衣、玉印,并赐封号为“佛慈洪法大师”。运经回山途中,虚云再经南洋,广为弘化,并为祝圣寺募款,直到1909年始由仰光回国。一路浩浩荡荡,“人马同行,几达千众,经腾越、下关,各地方均有迎送,行数十日……进大理府时,雷电交作,洱海波腾,云虹变幻作奇景……时云贵总督李经义率官绅接旨迎藏,目亲斯异,叹佛法无边。”
1912年,虚云已73岁,是年在云南成立了佛教分会,翌年他把会务委人办理,回到鸡足山。1918年,滇督唐继尧派员迎他到昆明,住圆通寺。1920年,唐督请他复兴昆明西山已荒废了的华享寺,就是后来的云栖寺。他接受了唐督的聘帖,担下了重建云栖的重任。1921年,顾品珍督滇,二月以后,天雨不止,城内可以行舟;七月以后,干旱不雨,到了冬天,河内可以扬尘。秋天时疫流行,死人数千。重建云栖的事就搁置下来,直到1922年才开始动工。虚云逐日亲督工作,惨澹经营,为时三年,规模粗具,遂在寺中开单接众,传戒讲经,举办法会祈佑万民。1928年,为募佛像款,与王九龄居士离滇赴港,因种种因缘,自此未再返滇。虚云从1889年第一次入滇,至此,共39载!
新中国成立后,虚云历“云门事变”。事毕,“北京四次电,请公北行,专员护送。”赴京之前,虚云于云门寺自书一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1952年,113岁的虚云至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后,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上书云:“无论何地,不许再拆寺院,毁像焚经……”得允。
1959年10月13日,虚云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120岁。
虚云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坚持苦修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法嗣信徒遍及海内外,慧日一时重光,禅风几度重振。即以滇云,祝圣寺之肇创,华亭寺得重辉,鸡足山之名重于今时,正有益于虚云多矣。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3月25日第06版)
作者:伏自文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