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万历进士何可及

时事   2024-11-19 19:34   云南  

云南剑川人何可及,明万历进士,天启时官至太仆寺卿,跻身明末王朝最高层。光阴流逝,斯人斯迹已杳然于历史的尘烟之中……2011年初春,笔者在剑川县探访了何可及故居。


何故居位于剑川金华镇西门街,坐北向南四合院明代建筑,正房、厢房均为3开间2层土木结构楼房,天井内以石板、卵石铺地。2004年,剑川县将何故居列为县文保单位,迁出居民,复加修缮,使这一明代建筑得以完整保存。院内一口老井,像默然张着的嘴巴,无言地诉说着从她肚中打捞往事的那些人的往事……举目四望,院内梁柱和门上都贴着白纸孝联,不知是什么人家正在举丧。白纸黑字,空寂无人,更给幽深古静的院落平添了几分人去楼空的落寞与凄苍。正房右边一间,门心贴“深恩”二字,横批曰“母仪垂范”,左右联语为:“杜鹃枝头月三更 蝴蝶梦中家万里”,此14字直如仓颉的14根梭枪,一一命中我的心脏。文献名邦剑川人的文化高度,实非虚致!


怀着要攀登文化高峰的心情,摆出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架势,笔者跋涉于透着烟土味的故纸之中,那个叫何可及的作古之人,竟渐行渐近了……


何可及,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生于剑川三家村,字允升,号若溪,出身寒微。他天资敏慧,苦志笃学,以己之何姓,作一联“何人不中何人中 不中何人中何人”以励己。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何中进士,授河南涉县。天启四年(1624年),何任河南同考。时,考生房周士放言时弊,初榜黜落;何查知,阅卷后倍加赞赏,冠首推荐,房复中榜首。此举,何被时誉为“伯乐”。观至此,叹丽江名士马子云,未遇若此知遇,空负塞上长城之志,挂剑横笛,浪迹天涯以终老!德举不久,何令疏理漳河之际,竟于大江沙浪之中,获秦李斯手篆之“传国玉玺”。玺贡于朝,帝大喜,擢升何为陕西道御史,此后不久官至太仆寺卿,政治地位达到顶峰。


时值魏忠贤擅权,身居高位的何可及,涉政治漩涡之中,与魏忠贤一坵。然,天启六年(1626年),剑川籍礼部给事中杨栋朝冒死上疏,历数魏珰罪状,奏请圣听对魏“严加堪问”,不料《首参魏珰疏》被魏忠贤截扣,情势危急。何念及同乡之谊,欲知会杨出逃,又不敢公开以示,遂用自语山花体(流行于白族民间的一种民歌体式)民歌向杨做隐晦告知:“乌鸦已占凤凰巢,庙中佛主已非真。一时黄土成金锭,莫再冒死行;华山剑水是故乡,梓里亲情系在心。城东门外快打点,梦苍快逃生。”后经何可及等周旋,杨栋朝得免死罪,削职为民。天启七年,旧朝人亡政息,魏党溃散。祯即位。何可及上奏《题复漕巨科臣疏》,力荐章允儒、陈熙昌、杨栋朝等,举杨栋朝首参魏珰,且“留都(南京)不拜逆祠”之节烈,崇祯帝纳何可及奏,起用杨栋朝。


1630年,崇被即位第三年,何可及以将老未老之年,毅然返乡,回到故里剑川,在金华山麓设塾授徒,课子修志……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何可及74寿而终。


何可及生历五朝、仕进四帝,毁誉参半而宦海不倒,明清鼎革得全身而退,其保身之功,堪称高妙。史载: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游剑川,遇何公子,言:“家大人亦祈一见”。徐“约于下山来叩”。后获知何公子“家大人”为何可及,“后乃不往……”洁身自好的霞客先生,就此与一代显宦擦肩而过。300多年后,笔者驻足于何公子“家大人”院中,距名士高节也远矣!观显宦风流得寡矣,落落庭院中,独与时间的尘、历史的烟擦肩而过!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4月01日第05版)

作者:伏自文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