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进秀洲区新塍菜场,浓浓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拿着布袋子或背着包的大伯大妈、年轻主妇们穿梭在菜场中,讨价还价的喧闹声映衬着红火的日子。
要说在这个全市首个省五星级菜场中最具人气的,非“猪肉一条街”莫属。只见各个摊位前都挤了不少人。摊位上,新鲜的猪肉陈列有序,排骨、五花肉、里脊肉、蹄髈、肋条等应有尽有,各个部位标识醒目,色泽红亮鲜嫩。
在菜场西北角的朵朵鲜肉批发零售店里,老板陈如荣忙里忙外,不停地招呼着顾客。只见陈如荣大手一伸,稳稳握住那把伴随他多年的“老伙计”——砍肉刀,刹那间,刀光闪烁,切割动作行云流水,精准又利落,一招一式尽显几十年练就的深厚功底,这肌肉记忆早已融入他的骨血。
据了解,在菜场做了几十年猪肉生意的陈如荣,人称“猪肉荣”,平均每天都要卖掉13头猪肉,他说这段时间猪肉生意是最好的,准备年酒的、要制作腌肉的,都会提前来买,每天上午11点,店里的猪肉就已经所剩无几。
“生意做得好,主要在于东西新鲜、价格公道,谁也不会因为你是网红菜场,就一直大老远跑来光顾。我们这里卖的都是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而且是安徽的长尾猪,肉质紧实,肥瘦均匀,大家都爱吃。”陈如荣在这个市场中,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3000万”,顾名思义,是因为他的猪肉摊在高峰时期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哪怕是在如今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年销售额也能突破千万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陈如荣就在新塍菜场卖猪肉,“我们新塍的土大猪向来就是以品质好、价格低而闻名,嘉兴市区很多大爷大妈会坐公交车过来,就为了带点新塍猪肉回去。”他还记得那时候猪肉摊前从早上到中午都排着长队。
1976年,陈如荣出生于新塍镇一个生猪养殖大村。由于从小受到村里家家户户养猪的影响,陈如荣成家后就和同村的朋友倪阿大合伙,干起了生猪养殖及批发生意。
每天凌晨2点多起床,4点多出摊,约莫上午11点左右收摊,这变成了他们长达三十年的日常。初入行时,切肉的刀常常不听使唤,手上也满是划伤的口子,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回望这三十年,和生猪打起交道来并不一帆风顺。从养殖、饲养到屠宰、买卖,生猪生意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这令初出茅庐的陈如荣和倪阿大费了不少心思。当他们刚刚研究出合理的搭配,养出肉质鲜美的生猪时,一场涉及全镇的生猪退养和猪棚拆除风暴席卷而来,生猪养殖和批发生意首当其冲。
陈如荣和倪阿大当机立断,凭借多年来在生意上积攒的人脉,开始着手寻找优质生猪货源。为此,陈如荣和倪阿大常常披星戴月,奔赴周边养殖场。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辗转多个货源地进行现场考察,随后迅速瞄准了新货源——安徽宿州和安徽广德的长尾猪。
“产自安徽的长尾猪肉质紧实,肥瘦均匀,没有腥味,越烧越香,所以大家都爱吃,而且我们供应的都是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能确保每一份猪肉的品质和口感。”陈如荣说。
在经营上,陈如荣更是有自己的独特“门道”。他为人豪爽仗义,秤杆永远翘得高高的,绝不短斤少两,价格定得实实在在,童叟无欺。“做生意,得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干一锤子买卖,将心比心,顾客念着你的好,生意才能长长久久。”
正因如此,拄拐老人蹒跚而来,只为买他家的软糯五花肉给孙儿解馋;年轻主妇笑语盈盈,来买新鲜排骨给家人煲靓汤;周边餐馆老板定期批量下单,认准他的稳定货源。
闲暇之余,陈如荣的摊位也会成美食交流“沙龙”。当顾客面露难色,为不知如何料理排骨而发愁时,他瞬间两眼放光,开启“美食大师”模式:“嘿,这简单!先冷水下锅,把排骨和姜片、料酒一起焯水去腥,捞出来洗净,再加上葱段、八角,小火慢炖个把小时,临出锅撒上一把葱花,那香味,那美味,好吃得不得了。”一来二去,邻里间的情谊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愈发醇厚,新塍菜场的烟火气也因他而更加浓郁。
如今,岁月在陈如荣脸上雕琢出深深沟壑,双手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粗糙得如同老树皮,可他眼中的热忱之光却从未黯淡。每日,他依旧雷打不动地守在猪肉摊前,笑迎八方来客,见证着新塍菜场的时代变迁。
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陈如荣用品质作基石,诚信为梁柱,爱心当砖瓦,筑起属于自己的巍峨大厦,源源不断为新塍镇的烟火生活添上一抹最醇厚、最温暖的滋味。谈及未来,他目光坚定,满是期许:“我盼着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尝到咱传统菜场的这份热乎劲儿,这味儿,不能断!”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蒋彧淼
编辑:徐金平
审核:张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