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秀洲区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精心谱好“山海协作曲”,多维度、深层次推进与丽水龙泉、四川屏山的交流合作,书写着跨越山海、携手共进的新时代篇章。在这一系列的交流合作中,秀洲区不仅展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彰显了作为区域合作桥头堡的责任与担当。
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与经验交流,9月23日,“秀洲·龙泉·屏山三地联合培训班”正式开班。
此次培训班不仅标志着三地政府在人才培养与区域协同发展上的新探索,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为推动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借助这一平台,来自秀洲、龙泉、屏山的优秀干部齐聚一堂,围绕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经验,碰撞思想,携手开启区域合作与干部成长的新篇章。
联合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核心议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三地学员得以深入了解彼此的发展经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有效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工作经验的交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班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员前往嘉兴市、秀洲区的先进典型地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员们在实地参观中学习先进经验,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干事创业的动力。
四川屏山县公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敏感慨地说道,这次三地联合培训班让她受益匪浅。她深刻感受到,跨越地域界限的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为屏山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我们还实地走访了海盐县雪水港村,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令人震撼。我将把这次培训班的所学所得带回屏山县,积极推广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屏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敏表示。同时,她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让屏山县的公职人员能够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为屏山县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次三地党校联合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三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和扎实能力的公职人员队伍,更为秀洲区与龙泉市、屏山县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人才基础。未来,三地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创新学习交流模式,共同推动山海协作走向更高水平,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在山海协作中,产业协作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的关键环节。今年,秀洲区聚焦龙泉的优势产业,实施了灵芝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龙泉黑木耳精深加工项目等,这些项目旨在依托龙泉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秀洲区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共同打造灵芝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
为什么聚焦灵芝产业?据秀洲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瓯江源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得益于森林覆盖率高、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等自然条件,龙泉大山里孕育出优质灵芝。
灵芝是龙泉的传统优势产业,“龙泉灵芝”“龙泉灵芝孢子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泉也获得了“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道地灵芝核心产区”等多张国家级名片。目前,龙泉芝农栽培灵芝产量常年稳定在15万立方米,年产干芝和孢子粉各2500余吨,一产产值达3.5亿元。
龙泉灵芝种植有着深厚的基础,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据了解,传统灵芝栽培方式存在栽培周期长、产量低、受土地制约等问题,限制了灵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灵芝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创新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管理,提高灵芝产量和品质,成为推动灵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是基于龙泉灵芝的产业基础,秀洲区实施了灵芝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万元,包括新建灵芝培养棚、出芝棚,购置锯板台、电动机、遮阴网、农用薄膜,制作标牌标识,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以及推广活动等。
该项目通过引进高产优质菌种,优化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解决灵芝生产连作障碍问题,提高栽培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高灵芝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11月,该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我们将以该项目为依托,通过示范带动,辐射周边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等,推动灵芝产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偏远山区或乡村,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许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基本也最常被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便捷地获取一顿热乎乎、营养均衡的饭菜。瞄准养老痛点,今年秀洲区实施了龙泉城北乡山区助餐计划项目,为城北乡约2000名老年人提供2024年度老年人助餐服务。
龙泉市城北乡地处浙南山区,山区老人一直面临养老难题。近年来,龙泉市城北乡持续聚焦山区发展所需所盼,破解偏远乡镇助老难等问题,赋能山区基层治理。
在城北乡大贵溪村,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最大的便利就是家门口有了爱心食堂。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卧床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大贵溪村的闲置大楼被改造成了留守老人的爱心食堂。在爱心食堂吃一顿只要5元,还能刷脸。爱心食堂引入了智慧服务终端,老年人只需在机器前“刷脸”就能付款就餐,免去了资金核算、就餐统计等困扰,进一步提升了食堂的运行效率。
“原来一个人在家,吃饭对我来说是个大问题,现在村里有了养老食堂,菜的品种丰富,大家在一起吃饭也热热闹闹。”龙泉市城北乡大贵溪村村民说。
“今年,我们的项目资金有2万元用于大贵溪村的老年食堂建设,6万元用于城北乡助餐服务。”秀洲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除了提供助餐服务外,近年来秀洲区还连续推进了山区“幸福银龄”康养项目,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龙泉市的民生事业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变化。
龙泉市民政局与秀洲区民政局根据“山海”双方资源禀赋,聚焦慈善帮扶、人才交流等重心,签订秀洲龙泉慈善领域“共富同行”项目合作协议,链接了秀洲区慈善总会等慈善资源,开展山区“幸福银龄”康养项目,在城北乡实施山区老人专职保姆和爱心理发师项目,推进红色康养乡镇建设。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山区老人专职保姆项目,城北乡14名山区养老管家每周定期走访特殊困难老人,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保洁、代办、医疗、代购、送餐等各项养老服务,受益老人达到21236人次;组织山区养老管家开展技能培训、老年人木玩运动会、“我为老人做餐饭”等活动5场,进一步提升山区养老管家的服务能力。
爱心理发师项目主要为城北乡村级“微孝夕阳”免费理发室的设备、人员、运作等提供保障。项目实施以来,对城北乡大贵溪村爱心理发点进行精细化提升,同时对6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爱心理发点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已为山区老人提供理发服务15682人次。
从“爱心食堂”的温馨开设,到山区“幸福银龄”康养项目的深入实施,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展现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
接下来,秀洲区将加强与龙泉的合作,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山海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确保各个帮扶项目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张萌
编辑:姚雨婷
审核:张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