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老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我们是为你好”

文摘   2024-11-21 06:30   上海  

不要用你们所谓的“为我们好”伤害我们


 身为家长或老师,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和好意。”

然而,在他们说这些话时,是否真正顾及到了学生的感受与观点呢?

有学生写了这样的文章,当老师看到以后,老师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我成长的路途上,“为你们好”、“我们是为你好”这类话语如同雷鸣般不绝于耳,时刻回响在我的耳畔,它们既源自老师的谆谆教诲,也出自父母的殷殷期望。你们满怀着善意,坚信这样的引导能为孩子的未来铺设更坚实的道路,期盼着我们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然而,尽管老师与家长们出发点无可挑剔,但你们在构思与决策时,往往仅立足于自己的视角,忽略了我们的心声与感受。这份出自肺腑的好意,在不经意间,却可能化作了对我们情感的伤害,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隔阂。


我们已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对于家长和老师的善意,我们心领神会。然而,若这份好意全然不顾及我们的想法与感受,那么它便难以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就拿我来说,父母强加于我的小提琴课程,对我而言并非享受,因为我对音乐并无兴趣,每次练习都如同置身苦海。而我真正热爱的书法,却因时间被占用而无法研习,这让我深感郁闷,学习的热情也随之消散。长此以往,我恐怕会对生活失去所有的期待与憧憬,甚至一度陷入迷茫,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倘若父母和老师能够倾听我们的心声,那么他们的诸多教诲与安排,我不仅会理解,更会欣然接受并付诸实践。


这仅仅是孩子所写的一部分日记内容,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中的一部分,孩子主动将其展示给老师,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真正的理解与共鸣。


当老师和家长阅读到这样的内容时,这无疑促使每个人进行深刻的反思。当前的教育模式似乎已使众多孩子逼近了心理崩溃的临界点。正如孩子在日记中所流露的,他们甚至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假若这些孩子真的采取了极端行为,到那时,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呢?


若我们真心希望为孩子好,就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不要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很多时候,身体力行比言语教导更为有效。


2. 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应演变为强迫。我们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兴趣,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同样不可取。


3. 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关爱他们的前提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选择。


对于习惯于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和家长而言,要实现这些转变实属不易,但既然是为了“我们好”,再艰难也应全力以赴!


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妥善引导学生们的想法,唯有如此,方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想让孩子成绩领先,不妨用用这三个秘籍本!

2,“同一个班的孩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老师和家长都读读)



文化与体育
文可通达天下 武可独善其身。 主题内容:知识普及、学术讨论、热点跟踪、开阔视野。传播正能量,稿件来自各个方面,理性阅读,文明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