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11期目录

学术   2024-11-22 15:54   中国  






第11期目录


专论:学术与思想


从年号谶看东晋至隋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

吕宗力(5)


高等教育研究


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国际竞争力研究

周文斌  郭为群  高子平(18)


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


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法视野下必需设施理论之高度审慎适用

孟雁北(41)


计算型反垄断:数智化时代的监管挑战与转型

王佳佳(58)


冷门绝学研究


文字之外

——对简牍物质性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郭伟涛(77)


新见:传承与发展


明清社会纠纷化解的民间法依据

李  霞(110)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人民监督

陈承新(127)


青年:探索与争鸣


从马克思“机器论片段”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生产危机

李沐春(145)


从年号谶看东晋至隋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


【摘要】

始于西汉武帝的年号纪年,系其后两千多年中国历代皇朝沿用的主流纪年模式,影响波及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圈。年号不仅用作纪年,而且是强化统治正当性、寄托统治者美好愿望、祈求“天意”支持、激励朝野民众的政治符号。而视年号为加密的谶言,将精挑细选的吉祥美妙字词“破译”为负面甚至险恶的天启信息,则是自魏晋起常见的操作。此类“破译”各具深意,是值得研究却较少受到关注的传统政治文化现象。


【作者简介】

吕宗力,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扬书院院长、人文社科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大学特任教授

文字之外

——对简牍物质性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

简牍作为书写的物质载体,具有不容忽视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仅与简牍记录的文字密切相关,而且能独立传达文字不具备的信息。因此,简牍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文字,其物质性方面的信息也值得高度重视。重视简牍的物质性,形而下来说,可充分挖掘和提取简牍传达的信息;形而上来说,则可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视野下,深入阐释简牍的物质文化意涵。本文以此为基点,围绕简牍的生产与制作、形态与形制、使用与阅读、废弃与埋藏以及简纸更替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倡导将简牍视为考古遗物,融合历史学、考古学、文书学、写本学等多学科领域的视角、方法和问题意识,对之开展物质性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郭伟涛,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明清社会纠纷化解的民间法依据


【摘要】

在明清乡村社会中,由习惯法和家族法构成的民间法体系经由独特的运作方式控制并规范乡村纠纷争端,进而影响构成乡村社会稳定基础的普通民众心理。该体系依托村落组织等就地化解矛盾,实现高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明清民间法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制度化的实践中,都具有异常鲜明的实用性和地方性,同时在理念价值和程序运作上与国家法系统保持适度关联,既弥补了国家法在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中的不足,又缓解了地方官府在定分止争、维系地方秩序时面对的压力。


【作者简介】

李霞,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历史人类学
推送历史人类学、区域史、田野调查、民间文献研究动态,也涉猎历史学、人类学相关学科新书新刊、会议讲座等海内外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