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审核评估小课堂,第十讲

文摘   2024-10-19 20:45   云南  



今天

审核评估小课堂,第十讲开讲!

↓↓↓


38.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

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引领云南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引领云南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西部一流、对南亚东南亚有较强辐射能力、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开放型医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围绕健康中国和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战略布局,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云南教育与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服务云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领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并统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9.学校如何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修订坚持“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双标准,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执业资格考试为基准,对标修订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学时学分、毕业条件等要求。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非医学类专业在符合“国标”要求的基础上,增设医学课程和实践教学,构建了“X+医”的培养模式,培养定位区别于综合性大学同类专业,强化专业的医学底色。

40.学校如何坚持产出导向理念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坚持OBE理念,以医学生职业胜任力为导向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培养标准支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支撑培养标准的产出导向型培养方案。配合方案修订,改革传统“掌握、熟悉、了解”目标分类法,采用行为动词修订课程标准,将产出导向理念延伸至课程。方案修订过程中组织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行业、用人单位、师生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确保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41.学校如何夯实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厚植学科理论基础?

坚持“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原则,注重基础理论教育,五年制专业构建了“2.5+2.5”模式,四年制专业构建了“2+2”模式,前阶段以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为主,后阶段以专业教育为主。为支撑理论基础教育,构建了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基础拓展课程三大基础课程群,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基础拓展课程为选修课程,提出毕业学分要求,基础课程毕业学分占比在30%-35%,其中,至少5学分为基础拓展课程。

42.学校如何构建科教协同育人体系,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本科生的基本素质列入培养标准,全面修订培养方案,设置创新教育类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开设科研方法、学科前沿、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数据处理、医学科研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选修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单设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机能实验课程,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开设临床技能课,基础临床融合开设临床综合思维与能力训练课程。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创新实践活动学分化,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3.学校如何进行专业设置?

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医学创新人才的需求主导专业设置,制定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依据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在强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紧扣服务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医疗资源优势,开设康复作业治疗、康复物理治疗、听力与言语康复等康复人才相关专业。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建设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强化产教融合,开设药学(天然药物方向)、临床药学(生物制药方向)、制药工程(产业学院方向)等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相关专业,现有35个专业,形成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管理学、工学、法学等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44.学校如何推动专业建设?

把培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作为专业质量的追求,通过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以及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建设规划等举措,推动专业提质晋级。近3年累计投入专业建设经费3600万元。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有A类专业培育专业2个,B类专业7个,C类专业20个。连续6年专业综合质量评价指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45.学校如何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

关注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修订专业设置、调整的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专业“红黄牌”预警指标体系,将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与本科招生有机结合,持续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3年,新增3个专业,停招5个专业,招生专业数控制在30个左右。

46.学校如何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学习,实施学分制管理,建立了跨专业选课、学分认定、第二学士学位管理等教学制度,多措并举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预防医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等18个专业获批为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75名学生在读。

47.学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构建了“2345”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强化系统设计,设置课内课外两个实践学分体系,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贯通在实验、实训、见习、暑期实践、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遵循专业实践教学规律,医学类专业设计了基础医学实验、临床模拟和临床实习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非医学类专业,设计了课程实验(实训)、临床实习和专业实习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了由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组成的四层级医学专业实践基地,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实行“五统一”管理,全面保障实践教学。

48.学校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经过长期发展,学校建成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等3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省内各州市实力最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有力支撑专业人才培养。

49.学校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课程建设?

建成学校课程中心平台1个,在建校本课程1675门,教师课程平台访问量达206.5万次。学生课程平台访问量1.65亿次。医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神经病学等15门课程建设知识图谱,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5门课程建设AI课程。建成2门国家一流MOOC,19门混合式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54门混合式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推进在线考试平台和试题库建设,建立15个在线题库,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开展在线考试80余场,完成9115人次的考试任务。

50.学校如何强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

搭建了双链路万兆核心、双链路千兆汇聚以及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服务,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教学区、办公区全覆盖。建成151间智慧教室,建设智慧听课评课系统,在教学区、办公区为师生提供1.6GB互联网带宽和300MB教育网带宽服务,在学生宿舍区域为学生提供40GB的带宽服务。构建了容量约为400台虚拟机的超融合平台,为教学应用系统开设了网络虚拟应用服务器242台。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转自: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团委青年融媒体中心  宣


喜欢我就搜搜我, 公众号:昆医小青团 (kmmu-youth)如果你有好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qm65922787@163.com


昆医小青团
团学工作动态、 昆医青年聚焦、 活动追踪报道、 青春话题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