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学者: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21世纪的中国

学术   2024-11-01 17:35   北京  


编者按:10月22日,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国际法学教授、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高文勇(Evandro Carvalho)在《环球时报》刊发文章指出,中国文化并非基于更符合西方口味的莎士比亚“生存或毁灭”的逻辑,而是道家“有与无”的逻辑。现将文章转发如下:













今年对于巴西与中国关系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近几个月,有大量中国、巴西代表团进行了互访。自2023年1月卢拉总统开始第三任期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在这方面,我们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在增加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方面。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它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这是巴西学界、商界和政界都有的共识。中国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机,它得名于一位生活在5世纪的中国数学家的名字。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采用6G技术的卫星,其连接速度比5G快100倍。中国还发射了前往火星的“天问一号”,并于2021年5月将“祝融号”送上火星。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微缩模型。图源:新华社
2023年,中国GDP逼近18万亿美元大关,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16.9%。中国最伟大的成就是消除了国内的绝对贫困,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得益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有大量研究试图根据国际组织、政府和智库发布的经济数据来解释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但想要更仔细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治理方式。不仅要关注中国的制度如何发挥作用,还要考虑它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如何在政治进程中产生影响。
中国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影响着中国的组织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正在逐步形成“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治理”。“社会主义”,成为对中国21世纪治理模式的限定词。如果时间证实了这一观点,我们将面临一个事实:从现在起,这可能会改变关于中国、改变社会主义以及对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角色的讨论和思考的进程。
我们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理论框架对治国理政实践的现实意义。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框架,那么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们也能在其中找到调节自身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想支持。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如果没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内部决策和社会组织过程的了解往往会受到限制。
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挑战的适应结果,还是一种治理体系的演进,这种体系促成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推动的民族复兴梦想的再融合。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21世纪的中国。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约18%。这是治理中国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世界,它也是一个中国的世界。“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人口众多、制度结构如此复杂的国家,不能有过多的干预,也不能放弃对公共政策认真执行的持续监督。
当代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中产阶层、充满活力的社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以及能够与美国相媲美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其中指出: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中国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发展起来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任何与中国保持关系的国家都至关重要。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这个国家、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和它的治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
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为何如此;不研究中国的政治、法律程序和制度,就不知道它的党和国家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与中国人民互动并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无法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世界,这对于平衡我们受到过度西化的世界观严重影响的视角至关重要。

▲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太极拳后合影留念。图源:新华社
中国的治理浓缩了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制度、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还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元素,它越来越多地让中国文化土壤的典型特征在其制度、实践和思想中得到体现。
中国文化并非基于更符合西方口味的莎士比亚“生存或毁灭”的逻辑,而是道家“有与无”的逻辑。我们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法序言中“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等词语的含义。
从自由资本主义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些表述可能存在矛盾,但从中国政治文化及其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它们却保持着连贯性。要了解中国的现实,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治理模式,即国家机构的构成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就像中国一首著名歌曲的名字所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巴西,如果把这样的话题,在关于中国的研讨会上搁置一边,就有可能让冷战思维及其所有的刻板印象和隐含的暴力主导政治环境、商业和学术,从而缩小“互学互鉴、相知相亲”的空间。我们需要本着致力于和平与共同繁荣的精神,来进行更多的交流。(本文是作者在2024中拉媒体合作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本文刊发在《环球时报》2024年10月22日第15版

推荐阅读

深度研究“α 世代”,揭秘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联合国这项事业,中国是关键

潘基文最新演讲:这件全球大事,我也感到失望

外媒专访:中国不会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但威胁国家安全不行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在看”


人大重阳
立足人大 放眼世界 把脉金融 观览全局 钻研学术 注重现实 建言国家 服务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