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六周时间边做项目边学斩获NCDA国家一等奖!因科技电影而萌生的概念建筑,伞形态的建筑体创造“人类居住地乌托邦”!

教育   2024-10-31 14:10   浙江  



本次优秀作品分享
我们邀请到景德镇学院环境设计系的
黄泽桐和张百川同学
分享他们的设计作品
<"Elysium”_人类居住地拯救计划>
本项目荣获2023年第11届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
(本科生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作者按


基于对未来人类生存地不足的担忧,设计结合公共交通、通行、环境卫生、公共安全、能源服务、资源收集利用、日常公共服务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综合体。在综合体中,各区域分化,交通便利,生活环境优美;各类设施齐全,是生活、工作、娱乐等多功能设施为一体的理想建筑体。





QUESTION 1
介绍一下竞赛要求~如何选定的竞赛主题?

此项目参加的是非命题赛道,由自己自主命题。


关于主题的选择,是受到流浪地球2的上映给我的启发,未来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推测可能会变成机械星球,有人推测可能会成一个没有生机的“死星”,而我认为它可能会变成一颗“水星”。



大洪水是世界上很多个民族的共同传说,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这真的是巧合吗?



结合现如今全球变暖成的大趋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直是个大问题——若干年后,冰川融化,海平面淹没平原,人类需要在哪里落脚?基于此想法,我打算设计一个类似“方舟”的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庇护性综合体。




QUESTION 2
在设计初期做了哪些背景调研?

我们分析了现在的气候对海平面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的影响,未来人口的趋势以及资源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趋势走向做了预测和定向分析,若温室效应愈发严重的话,海平面将会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上升,若干年后,将会有淹没所有宜居地段,人类的生活会变得岌岌可危。






QUESTION 3

为什么取名<"Elysium”_人类居住地拯救计划>?


"Elysium"的中文翻译是"艾丽西娅"。Elysium源自希腊神话,代表着一个理想的幸福、美丽和宁静之地。它传递了一个未来城市的概念,体现了完美、先进科技和和谐社会的特点。Elysium这个名字带有向往的意味,激发了对乌托邦城市景观的想象力,人们在其中茁壮成长,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体可以在末日的极端环境下成为人类的庇护所,建筑体就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因此也将其命名为人类居住地拯救计划。



QUESTION 4

设计策略是什么?如何实现设计理念?


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可以正常生活,因此功能区域分为能源收集,交通运输,生活居住,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以及空中农场,这六大部分。




交通组织


建筑纵向可以分为上平台和中平台两个部分,上平台又划分出外围,次外围,次中心和中心。交通流线内部以上下流线为主,上层区域以横向流线为主。建筑内部设置高速移动电梯可以提供人们上下互通和移动等需求,在地面上的人们可以通过中间主体部分便捷出入综合体,也可以通过周围立柱部分上下,中层平台有磁悬浮列车快速联通各部分进入综合体的人们。同时,内部电梯具有可活动性,无需担心上下客流量和安全问题。




节能环保


地热能 」


对于建筑对地热能的收集,大部分转化为电能(是通过蒸汽、或热水来驱动涡轮机发电,与水资源调配装置相配合实现)。同时,会对剩下的小部分热能分级利用(可用于供暖和空调系统,通过利用地下温度的稳定性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这种方法涉及在地下埋设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的热交换来提供供暖或制冷。小部分热能与水资源调配装置结合使用,通过地下的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移到热水供应系统中,为用户提供热水需求。




「 太阳能 」


利用顶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家庭、商业和工业用电。把地热能转化的电能储存至电能电池,电能的充电过程会同时转换到外部能量管,可以直接知晓综合体的总体储存能量的多少。在需要用能时,提供各部分机械所需能量。




「 雨水收集 」


收集和利用降雨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获取水资源,收集的雨水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水质处理和过滤。同时通过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可使用过的水净化并再次用于不同的用途。确保收集的各类水体达到安全的使用标准。同时水资源调配装置可用于海水淡化和收集,利用太阳能或协热能进行海水淡化,淡水的应用和利用需要根具体情况分析,将成本控制在一定可控范围内。



「 建筑材料 」


建筑的材料上面,选用碳纤维材料,在确保建筑强度的情况下,可以让建筑有更多的结构形式展现,同时保证整体的稳定作用。



QUESTION 5

建筑形态是如何生成的?

为何以“伞”作为切入点设计?


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出了三个方向的概念方案,一是双子塔的形式,二是三座环形塔相连,三是伞状独座。在经过斟酌后(考虑到了我们软件的掌控程度和时间的因素),我们选择了伞状建筑作为项目的定稿。伞本身就具有保护的属性,在下雨时给人们遮风挡雨,与我们的设计初衷——一个类似“方舟”的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庇护性综合体,十分契合。


因此,我们在伞形的基础上做了元素提取,把伞的伞面和伞柄提炼出来,通过重复加固和重组完成了建筑雏形。再将之前的区域划分的部分细节加入模型得到整体初稿,最后区域分化并完成各部分细节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希望建筑在本身庇护所的属性之外,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QUESTION 6

可以就设计中的几个主要空间点做一个介绍吗?



上层区域

主要有三个部分,中心部分为空中农场,此区域种植供整个综合体内部所需粮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次中心部分为城市区域,各类所需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等等,包含了正常城市设施包含的设施、产品(服务)和产业。



外部区域为部分居民区,区域提供大量的楼房,为综合体上的居民生活空间提供保障,外部还有众多直升机的起降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直升机来往于各个不同的综合体,也可以去往地面建筑。




中层区域


主要为综合体中层的平台,此平台为活动平台,作为联通各部分的平台,上面配备了互通式磁悬浮轨道,方便人在平台上快速移动到各个区域。同时,人们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户外活动,周围立柱上方弧度平台会发射信号,保障整个综合体的信息通信正常。


QUESTION 7

设计中最喜欢的部分是哪里?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建筑的上段部分,此部分是整个建筑体的核心区域,是人类居住的生活的部分,外围分布有停机坪,次外围是居住区域,次中心是公共服务和娱乐服务区域,中心部分是空中农场,穹顶在保护这个部分的同时,也兼具着供能和收集水源的作用,是一个功能区域密集的安排也较为合理的区域。




QUESTION 8

竞赛的节奏是如何安排的?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主导参加竞赛,所以在整体流程和安排上比较笼统。项目总共用时6周,也因为两人的水平有限(建模软件我们是边做项目边学的),所以推进速度上也较为缓慢。

第一周:我们主要是确定选题,并在选题基础上推敲和确认建筑形体,选定了以“伞”为推演雏形(这个星期产生了两个费案)
第二周:在建筑的形态演变上进行推敲和功能完善,在和老师进行初步的讨论后,安排内部流线图和区域划分;
第三周:建筑外框架模型完成,同时开始对内部的细节场景分开完善;

第四周:继续完善细化场景,同时对部分剖面图进行绘制;

第五周:完成分析图并对建筑效果图进行优化;

第六周:完成展板排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优化,最终完成项目。


QUESTION 9

出图风格如何考虑的?


我们希望图片是更有吸引力的,因此我们会更希望能体现综合体的宏大感和在极端环境下的一些表现,同时我们也希望建筑体之间存在一些联动,建筑外部和内部区域的环境对比等。因此外部空间我们多用冷色调大场景为主,内部区域多为暖色调特写镜头为主,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我们的想法。




QUESTION 10

作品的优势在哪里?老师如何评价?


我认为我们项目的优势点在于赶上了科技电影崛起的浪潮,并向概念建筑的领域去发散思维,老师也觉得我们的选题和想法是很不错的,在项目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并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在完成之后,老师也认为我们第一次主动参加竞赛,能达到这个水平是非常优秀的了,也希望我们可以把对设计和科幻的热爱继续保持下去。



QUESTION 11

有哪些竞赛经验与大家分享~


竞赛是一个很好提升自己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敢于打开新的思路,并大胆的去做,在过程中既可以学到更多新的知识,更可以找到自己的强势领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时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毕竟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学会合作能让你走的更远。




图文来源 / 黄泽桐、张百川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LAC 空间学社
LAC空间学部为LAC国际艺术留学下设的三大学部之一,专注于设计行业前沿知识传播与分享。联合全球顶尖院校设计师,艺术家,学者及相关机构,搭建学术前沿与行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精神、分享行业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