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2025狂奔

职场   2025-01-29 09:04   四川  







  创造确定性


岁末年初,两次采访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是云顶新耀CEO罗永庆;一位是科兴制药总经理赵彦轻。虽然他们各自的业务处于不同“赛道”,但他们都回答了同一个问题:怎样在复杂多变 的外部环境中,找到增量市场的机会,并将机会变为真实可见的成绩。

罗永庆相信“势在人为”,他把这几个字写成了对联的横批,贴在公司前台。企业经营者永远在寻找未来的确定性,但罗永庆认为,确定性光靠“找”是不行的,必须得“创造”。而“创造”确定性的底层逻辑是,科学与市场洞见驱动下的目标明确、执行到位、有效沟通,最终在管理机制的协助下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要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赵彦轻也是一位极致的实干主义者,靠着此前积累的国际化资源和经验,科兴制药初步构建起来一个“哑铃型”出海模式。“出海”这条路,科兴制药的经验是小步快走,边干边总结,在实战中找准方向。赵彦轻的经验是:想的再多,不如勇敢地迈出一步。

回想我的2024年,虽然一直裹挟着焦虑,担心AI对媒体可能带来的颠覆,但在实战中,并没有“迈出”有效的第一步。2025年希望我不止想,更重要的是“练”,把“AI+媒体”的确定性呈现出确定性结果。



  静水流深


过去的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仍然面对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但是与此同时,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第十批集采、新医保目录的更新明确地释放了鼓励“真创新”和“全球新”的信号。

这一年,我看见严峻的现实里,有联拓生物退市,赛生药业私有化,有博际生物、蓝盾生物,甚至曾经的明星Biotech斯微生物走向破产,很多认知被重塑,我们总是在被市场教育着。

我看见科创板、美股没有一家Biotech完成IPO,曾经辉煌早已梦幻泡影。一句“回忆过去是油腻的开始”,是对所有人的忠告。

但是我也看见,中国创新药第二个十年来临时,眼前已悄然出现一片“希望的田野”。从亘喜生物、信瑞诺、葆元医药、普方生物到普米斯生物,我们期待的Biotech收购潮发生了,2025年可以预见的会更多。

从恒瑞医药、康诺亚、嘉和生物到和铂医药,NewCo模式在BD成为主流融资方式后,迅速蹿红,成为医药人的破冰话题。我很欣喜但也忧虑,青苗卖出是这一阶段必然经历的,但模式应该得到优化。

这一刻我更理解“好消息,不是喧天锣鼓,而是静水流深”。

  重新上路


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米缸的老鼠:高频出现的AI新工具、各个平台层出不穷的流量变化规则、花样繁多的视频呈现形式……铺天盖地的新知识,居然一时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
进入2025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年度关键字投票,得票最高的是“苟、卷、丧”三个字。这似乎也正是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写照。
从文字工作转向视频制作运营,从一开始的兴奋,到远不如预期的“丧”,到盯着后台数据的焦虑,再到意识到全媒时代早已日新月异需要的 “卷”……
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是孤独甚至“隐形”的,也曾享受过这种孤独,但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去做山火瞭望员的凯鲁亚克,这种孤独,是一种停滞、封闭的孤独。
花了很多个夜晚,去梳理自己,不止是工作,更是情绪、逻辑的打碎重建:打破自我,重新上路,去感受生命和思维的流淌,才能真正感受自我的存在。

”问到何时葡萄先熟透

你要静候 再静候

就算失收始终要守

日后 尽量别教今天的泪白流“

  在变局中见证成长

过去一年,医药行业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大戏”,既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有令人振奋的高潮。作为一名新闻媒体人,我有幸再一次站在行业观察的前沿,见证了许多重要时刻。

过去一年,政策依然发挥着它关键“指挥棒”的作用,医保控费、集采常态化、审评审批改革等政策的改革带来一次次“大浪淘沙”的洗礼,那些能在集采、医保控费里“杀出重围”的企业,要么是技术过硬,要么是成本控制得当,要么就是规模效应厉害。

如果说谁是“明星”,无疑仍然是创新药。研发费用“哗哗”地砸下去,新技术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疗法、基因治疗……越来越多的本土创新药企业崭露头角,创新药的研发成果也是令人瞩目。

站在甲辰年的尾巴上,往乙巳年瞅瞅,医药行业这路,还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需求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本助力则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东风”。但挑战也不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监管越来越严格,国际化竞争更是“高手过招”。不过,只要练好“内功”,还是能在这风起云涌的江湖里,闯出一片天地。

  
不做对抗


如果用感受回忆2024年,遗憾与成就感其实在我的心里并存。比如过去一年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场行业会议,与过去几年最大的不同是,我开始慢慢享受会议内容,以知识汲取者和思考者的角度与演讲者共鸣。那种在身份认同中迷茫,在会议边缘地带胆怯的感觉好像被逐渐成熟的内核替代。

不过,仍然让我遗憾的是,所汲取的知识与习得的技能并未在2024年发挥出来,那些急于输出又不成体系的观察,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新的迷茫,是找不到方向的焦虑,也是难以摆脱外界评价的内耗。

但在无数次自我否定又重建内心秩序之后,情绪渐渐败下阵来,我慢慢明白,不去做对抗,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迈出开始的那一步才能走到更远。而当情绪从主导位置退却,虽然人生仍然半熟,但我早已不再原地驻足,既重新拾得享受当下的权利,也能放纵阔谈天地。

最后,希望在2025年,我终不再沉溺于外界的评判中,回归自己的山海。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

  
允许一切存在


允许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允许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允许八千里路云和月,允许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想必你和我一样,这一年,眼中的视野时常被风糊住,耳中的时间常发出呼麦般庄严而惊惧的声响。存量竞争之苦,内心寻找增量之难。在一座厚重的城市探寻一个位置,也常觉希望是偶尔,失望是常常。

但这个行业的韧性,教会了我如何存在。

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告诉你,淡定点,平和些,实质性的痛苦是你之于你存在的一部分。十年后再看,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这厚重而新发的地方与阶段,行业与我一同寻得了风和日丽。如果你仔细回忆行业所在的冬天,以及你所在的2024年冬日,其实它们要比以往都要温暖太多,夕阳从未缺席,天幕全被粉紫的霞光弥漫,风是张狂的,教你快去奔跑,快去呼喊。

希望上的共鸣,开始跳舞。我们说,事物总是要痛苦而又欢快地螺旋向上,人生总是糖枣交替,行业的最底部,是新希望的开始之处。心的最底部,则是来时的你。

  寻求内心的定力与耐力


90%荒诞。

偶尔,时代的悲凉感会被放大到极致,从“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到“历史进入垃圾时间”,每个人都是时代巨大转变的见证人,在反复自嘲的鞭挞中,却大多不曾放弃。我们试图泰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坚信喜欢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落到个体,2024年赶路更匆忙了,在告别与重拾之间徘徊,在稿件夹缝中处理生活,在变数中寻求定力与耐力以抵抗虚无。未竟的人生课题反复出现,亦不免有过焦虑裹挟的时刻,仍多少经历了些荒诞的小概率事件,比如一年搬了三次家,理由堪称“奇葩”,甚至多少开始用“玄学”宽慰:凡有事发生,必有利于我们。所幸,信念的确是有力量的。

而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名观察者,我们看到,“闯”与“苟”贯穿2024年医药行业:我们看到,2024年国家谈判依然尖锐、十批集采愈发激烈、创新支付模式仍在艰难探索、资本市场未见宽松迹象、合规监管压力与日俱增;我们看到,实战中求生存,药企带着“不出海就出局”般破釜沉舟的豪气,在极度内卷的中国医药市场,四处奔走寻新机。

厘清来时路,方知向何行。2025年,无论是阳光午后,还是非阳光午后,祝福每一位医药人,步伐快慢相宜,穿过晨雾走来的是新程。

  
2025年,继续边苟边卷


刚刚过去的2024年,延续了2023年的艰难。

这一年,资本寒冬仍在徘徊,A股IPO依然处于收紧状态;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在加剧,全球供应链不断重构;药价治理力度仍然不减,零售 药店开始大量关店、破产、淘汰;“钱荒”一视同仁地席卷了包括Pharma和Biotech在内的所有玩家……

同时,这一年也传来了许多好消息。

政策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审议通过,都让行业为之一振。

市场端,这一年越来越多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或是以授权交易等形式出海,或在欧美获批上市,彰显中国创新能力得到了全球认可。

但无论政策的落地,还是市场的前进,背后的推动者都是人。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改变。

这一年,最能引发医药人共鸣的是两个字:“苟”和“卷”。

“苟”是一种态度,指放弃掉“赚快钱”的所有念想,脚踏实地,专注生存,专注解决具体的问题。

“卷”是一种战术,更加专注,更加勤奋,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苟”和“卷”最终的目的,是在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挑战下,重塑每个人的能力,进而重塑组织的结构,再进而重塑整个公司的竞争力,参与到未来的高质量竞争中去。

将所人与组织汇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制药强国的诞生。这或许就是寒冬的意义所在。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身处过医药行业形势严峻的2024年,总是想对已经到来的2025年抱有一些小小的期望。

机缘巧合下,我在2024年下半年加入E药经理人团队,怀揣着好奇、探索的心,担任了内容运营的岗位,从迷茫、摸索、尝试,到失败、调整、取得成果。这个过程让我慢慢揭开了一些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虽不像各位业内人士那样亲身体会,但在各位同事的文字中,我也略微窥见到了一些“动荡与不安”。有的逆风生长,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合理布 局,强化竞争力;有的掉进了时代的漩涡,受各种因素裹挟、被动苟活。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理性地看待,积极地改变,才是生长的内核。

或许,我们总是得迈出那一步,跳出麻木、惯性的生活,去尝试、去更新。“大胆去做,没有人在乎,就算有人在乎,人又算什么东西”,毛姆犀利的言辞总是能给你行动的勇气,毕竟我们不过是“宇宙里的尘埃”,而运动才是事物的本质。

2025年,希望所有医药人,不惧风浪、不畏流言,不挣扎、不纠结,迈出那一步,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回忆、失忆、不容易


2024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与变化的一年。作为杂志设计总监,又兼顾会议执行总监的工作,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懂。

回忆起在杂志设计领域的点点滴滴,那是一段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时光。团队一起为了一个封面设计反复讨论,为了一篇专题报道精心排版。那些头脑风暴的时刻,那些为了追求完美而加班的夜晚,都成为了我宝贵的财富。每一本成功推出的杂志,都是团队心血的结晶,也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回忆。

然而,在兼顾会议执行工作后,我仿佛经历了一段“失忆”的时光。会议执行的流程、细节和要求与杂志设计完全不同。我需要重新学习执行落地统 筹、预算和成本控制、会展布置等方面的知识,就像一个失忆的人重新探索世界一样。过去的经验在这个领域似乎派不上用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一个人承担会议执行的所有工作,真的很不容易。从前期的策划筹备,到中期的现场组织协调,再到后期的总结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曾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会议场地而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曾为了某项费用支出反复沟通比价。有时候,会感到身心俱疲,但这是我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历了,我才能在新的领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