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创记录,研发管线全球第8!恒瑞在JPM会上讲了哪些重点?
职场
健康
2025-01-18 18:38
北京
恒瑞早已不仅仅是自己的恒瑞。大航海时代,一家根植中国的药企如何力争全球领先?从2024年到2025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他的转身,蹚路,落棋,进阶,已串联成了答案。
继1月6日以“一家根植中国、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为定位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恒瑞医药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江宁军受邀出席了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称JPM大会),会上分享的几大数据足以让全球看到,这家生长于中国的药企,已初步诠释了新定位:- 连续六年被美国《制药经理人》评选为“全球制药企业50强”企业。
- 跻身全球药企市值TOP20(E药经理人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
- 据2024年Citeline发布的“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榜单,恒瑞排名第8,研发投入在国内也稳居领先地位。
- 自2013年起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约14%,远超同期全球制药市场的约4%。
恒瑞医药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江宁军
中国医药行业已积蕴起了创新国际化的浪潮,新阶段悄然而至。据JPM大会在场人士分享,会上满是对中国新药的讨论。而他们尤其注意到,来自中国的恒瑞,已经成为美国风险投资家在亚太地区寻找值得合作的主要伙伴之一。恒瑞从冲击国内首仿,走仿创结合之路,到追求源头创新、全球式创新,也来到了全新阶段:探索“NewCo”等多元国际化战略及模式;补齐具备国际视野的团队;冲击“A+H”双重上市,夯实资金储备,以“真金白银”长期赋能创新与国际化双主线交织。数位出海“老兵”向E药经理人表示,中国药企要真正立足于全球,需要具备三大必要条件:坚定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国际化视野思维;足够的资金支持;全球化新药研发、运营、商业化、供应等一体化能力。从在最舒服的时刻抽身、投入新天地,恒瑞正在一步步构建这些能力。当来到十足关键的阶段,恒瑞在JPM会上宣布了清晰基调:继续探索新的BD合作方式,结合内部前瞻性的研发创新储备,加速实现全球持续增长。恒瑞一直在寻找与全球医药行业环境变化、周期变化与自身发展的平衡点,最典型的是其国际化战略战术及策略的转变。如果说前两年开始将国际化精力聚焦于BD,将License-out作为国际化的主要途径,2023年在License-out交易上按下加速键,那么在2024年,恒瑞已在BD战术上实现了多维度、前瞻性的合作模式探索。
一是,以传统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实现产品出海。2024年12月,恒瑞打响国产DLL3 ADC出海第一枪,宣布将其创新药 SHR-4849 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 公司,潜在付款总额达10.45亿美元。此笔交易,一边让全球都注意到,中国在DLL3 ADC这一因MNC受挫而“坐冷板凳”的赛道,悄然积累了多款优质的创新资产。另一边,这也是恒瑞模块化ADC创新平台(HRMAP)实力的再次展现。中国ADC新药目前约占全球管线的40%,已成为全球ADC研发的核心参与者,其中恒瑞等一批中国药企在该研发领域正崭露头角。截至现在,恒瑞有包括SHR-4849在内的超10种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获批临床,其中HER2 ADC SHR-A1811(瑞康曲妥珠单抗)已进入到上市申报阶段,另有4款产品处于临床Ⅲ期,共6款产品实现国际同步开发,还有多个创新药产品布局各个实体肿瘤治疗领域,得益于此,恒瑞成为国内在热门靶点上布局进展靠前、兼具诸多差异化ADC产品的企业。二是,高举“NewCo”大旗,交易金额创年度记录。去年5月,恒瑞将其3款自研GLP-1产品组合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开发、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Hercules公司,交易总额约为60亿美元,此外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的一部分,恒瑞获得Hercules 19.9%的股权。2024年10月,Hercules改名为Kailera,Kailera成为年度全球创新药企融资TOP10企业。于行业而言,这笔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笔金额的“Newco”交易,直接助燃“Newco”这一新的出海模式。于恒瑞自身而言,这是一起能使新药全球价值最大化的里程碑式案例,获得约20%的股权使恒瑞在后续的开发、商业化等环节拿下了一定话语权,可享受海外公司后续潜在的估值收益,更有利于恒瑞能更为充分、快速地融入到全球GLP-1及体重管理市场。而在JPM大会上,江宁军对外表示,目前还在探索与全球领先药企的多元合作关系,终极目的是实现最大化的全球价值创造。自2018年以来,恒瑞已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12笔对外许可交易,交易总额约为12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4亿美元,另有若干合作伙伴的股权。一套全球化式的创新,要求企业拥有完善的创新体系、梯度化的产品线以及国际认同的创新成果。如何加速推动创新全球增长,实现全球领先?恒瑞的解法是,构建一个强大的BD战略,同时夯实内部创新实力,构建多元化创新管线矩阵,将内生式发展能力赋能全球。财报数据显示,其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并进一步增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47.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在中国制药企业中,恒瑞2023年新分子实体创新药收入及在研创新药数量均名列前茅。研发与临床上,恒瑞已经形成了行业领先、高度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矩阵,其中多款产品具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力。截至目前,包括18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已上市。此外,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包括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还有4款ADC产品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研发创新产品体现出了较强的临床价值。如目前已提交上市申报的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已在7个适应症中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突破性疗法,数量在中国所有临床阶段在研药物中位居第一;在热门的降糖减重领域,新型GLP-1和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具备同类最佳潜力。另在商业国际化上,恒瑞基于过去多年的探索,其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日规范市场在内的40余个国家,还在继续加快开拓全球市场并重点关注新兴市场。在遵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FDA等海外监管机构的生产和质量相关规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去年1月、7月和10月,共获得美国FDA对三款首仿药的简化新药申请(ANDA)的批准。大航海时代,资本成了一种关键的竞争力,恒瑞想要做大国际化的局,资本的参与必不可少。于是在开年,恒瑞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核心目的在于有效扩大国际知名度。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其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通过 H 股发行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能为恒瑞多元化融资提供助力;再者,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为此,恒瑞在近两年时间不断焕新全球化人才,如随着全球BD负责人Jens Bitsch-Norhave的加入,其跨国大药企近20年的BD经验及国际化视野有望加快恒瑞的全球化步伐。行业一致认为,恒瑞国际化能走多远,关键取决于公司的决心有多大。回过头来,从恒瑞的国际化阶段性成绩来看,其国际化“顶层设计”一直都足够坚定。从2021年开始进入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行业发展、创新的逻辑在变,恒瑞也在尽力与时俱进。究竟把恒瑞当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是以前行业问过数次的问题。现在,恒瑞重塑恒瑞,力争要做一家根植中国、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一定程度上,见证、亲历行业变迁的恒瑞,其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从逐渐做大到做强的现实缩影。今年的旧金山热闹依旧,而中国创新药,是海内外人士眼中的“香饽饽”。今年参会的中国公司,也更多是从容交流,寻找机会,且很多颇具信心。“来自中国的制药企业恒瑞,已成为美国风险投资家在亚太地区寻找值得授权的新药,并能凭此成立新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美国知名医学媒体STAT News聚焦此次JPM 大会的一篇文章尤其写道。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