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变化与调整,中国制药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作为东盟第二大制药市场,泰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的市场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重要一站。
2022年,上海医药在泰国曼谷成立泰国公司,向泰国引进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生物药等。 2023年,君实生物与康联达设立合资公司,在包括泰国等9个东盟国家,进行PD-1单抗药物的合作开发和商业化。PD-1单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鼻咽癌,鼻咽癌的地域性比较集中,东南亚是其中一个高发地。 2024年,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泰国获批上市;同年,仙乐健康加速海外布局,将生产基地落子于泰国……
大有可为的泰国制药市场
从地理位置的视角审视,泰国地处东盟的核心区域,不仅是该地区的物流枢纽、贸易中心及金融要塞,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自然而然地架起了东盟市场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正因如此,《日经Business》杂志曾赞誉泰国为“东盟的心脏”与“亚洲的脐带”。
经济方面,尽管泰国的GDP增速在东盟国家中相对较慢,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仍然稳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泰国的GDP约为515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25位,是东盟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尼。
然而,泰国制药市场的发展却呈现出与整体经济不同的态势。泰国全国人口总数约6600余万,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随着泰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泰国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动了医药市场的扩张。
据悉,2022年泰国医疗及用品产业总规模在2400亿铢,年涨幅保持在5%-7%之间。疫情三年间,年涨幅达7%左右。按照目前发展速度,预计到2027年泰国制药产业总产值将会达到3200亿铢。
纵观泰国制药业发展,这一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背后两大方面原因不言而喻,一是泰国制药业产业链不完善,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属于成品药合成,上游基础医药原料和医药中间体生产能力较弱,这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二是泰国医药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医药产品,进口占比高达70%,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由此,泰国的医药市场被普遍视为拥有极为广阔的投资前景与丰富商机之地。这恰好成为中国药企海外布局的一大机会所在。
更关键的是,在药企选择出海目的地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泰国政府对制药和医疗服务企业的积极扶持,无疑成为了吸引外资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2024年3月,据泰国中华日报报道,根据泰国总理府向卫生、工业和促投委员会发送的一份紧急信函,表示各种审批制度影响外国制药和医疗服务企业投资,赛塔总理希望各关联部门加快在制药和医疗服务供应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简化流程、消除阻碍,进而让更多的医疗相关企业来泰投资。
另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政府对于中医药的全面合法化以及中药作为药品的合法进口政策,为中国药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第一个宣布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外国国家,泰国政府已允许中药作为药品合法进口,中国目前是其第一大的供应商。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为中国药企进军泰国市场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切迹象显示,泰国实乃可重金布局之地。然而出海不能想当然,需要战略与战术的紧密契合。
如何抢滩布局泰国医药市场?
“各国的法规和准入政策差异让人‘头疼’。”一位国内药企东南亚业务负责人曾向E药经理人坦言。
事实的确如此。尽管东南亚国家为加强药品监管协调与流通已展开诸多区域合作,如成立治疗标准咨询委员会、药品生产工作小组,提出东盟通用技术文档要求(ACTD),并签署GMP检查多部门互认协议(MRA)等,但药品注册作为政府重点监管领域,各国均设有独立监管部门,对注册分类、流程、审批时效等均有各自规定。企业需逐一进行国别注册,流程繁琐且耗时颇长。
面对如此现状,一位传统药企的泰国业务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各国的监管、准入、销售乃至医疗环境都存在差异,给中国药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注册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各国用药偏好差异巨大,这些都要求中国药企在出海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
除了遵循诸如GMP(良好生产规范)和IVB稳定性等共通标准外,各国在药品注册方面还设有各自独特的要求。例如,泰国规定口服产品必须在当地进行生物等效性(BE)试验;马来西亚则要求BE试验的地点必须经过认证;新加坡则强调产品必须至少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原产国)上市;更有国家要求提供原研国的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批件,或是已取得FDA/欧盟批准。这些注册合规性的差异,会显著影响药品上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此外,部分东盟国家还实施了额外的特殊监管措施。
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的用药偏好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在出海东南亚时,企业不能忽视各国市场的流行病学数据,必须结合各国市场不同治疗领域产品的情况,综合考虑用药习惯、产品增速、人均医疗支出等因素,来评估相应市场的前景和潜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确保药品在东南亚地区的成功推广和销售。
落至微观处,作为东南亚市场重要一站,泰国市场究竟如何抢滩布局?
在此背景下,一场现场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亲自走出去观察,方能真正了解泰国市场的独特之处和潜在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后,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企业将“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作为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跟随国家战略,出海“一带一路”已是大势所趋。自2023年9月起,E药经理人顺应该趋势,已成功策划并执行了10次海外考察与研讨会,引领企业深入海外一线市场,实地探访当地药监机构及头部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对中国产品或技术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更深刻地把握了各个市场的独特之处。
展望2025年,中国医药制造“一带一路”出海联盟将积极践行国家倡议,组织出海“一带一路”系列市场考察和对接活动,全方位、多唯度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医药市场环境,对比不同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阶段,寻求潜在的贸易投资合作机遇,探明适合企业的出海路径。
值此之际,E药经理人将于2月率团深入泰国进行实地考察。更多后续出海考察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张先生:13911752138。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