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于冬:博纳为什么坚持拍主旋律大片?

文摘   2025-01-29 23:58   辽宁  

大年初一,2025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式打响。截至今日19:00,博纳影业主控的《蛟龙行动》累计票房成绩约9000万,对于一部携《红海行动》票房年冠之势进军春节档的续作而言,这是一次艰难的开局。

《蛟龙行动》投资大,制作难度高,对博纳擅长的军事动作片类型进行又一次升级,呈现的近未来深海潜艇大战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为了让这部凝聚了主创们七年心血的诚意之作不被埋没,片方一直在努力——在映前两天开启点映和初一零点场,希望凭口碑逆袭;在大年初一上午举办首映礼,主创们卖力宣传;博纳影业的掌舵人于冬也在《蛟龙行动》宣传期参加了不少采访,向观众讲述这部作品背后的用心。


2025年春节档是史上最强春节档,强手如林,想要脱颖而出本就不易,主旋律大片近两年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下降,也让影院和观众对于《蛟龙行动》处于观望状态。


很多观众都好奇,从商业逻辑上来说,主旋律大片难拍又烧钱,为什么博纳和于冬还要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在四天前与娱理工作室的对话中,于冬解答了观众对于《蛟龙行动》和博纳的很多疑问。


娱理工作室在和于冬的多次接触中,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对于电影有情怀的影业公司老板。他拍摄《蛟龙行动》的初心,始于小时候曾看过1962年的电影《甲午风云》,片中邓世昌站在致远舰船头,喊出那句“撞沉吉野”,至今想起来还是会让他热泪盈眶。曾经被电影打动过的于冬,希望拍出更多能够打动很多人的电影。


带着这份情怀,于冬在商业逻辑之外,更多思考的是身为创作者的行业责任、电影能产生的社会反响、用中国式大片展现中国人形象的目标,以及中国电影影响力出海的愿景。


《蛟龙行动》的票房处境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于冬说,企业家就是要带着团队克服千难万险,“你再过7年再看今天,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蛟龙行动》与春节档


娱理:看过《蛟龙行动》的观众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很用心的诚意之作,但它在春节档确实遇上了排片的“地狱开局”,您现在压力会很大吗?

于冬:肯定有压力,比《红海行动》那一年的压力还大,今年强手如云,中国最强的几家电影公司都拿出了续作竞争今年的春节档。其实我更希望春节档所有电影都好,因为现在不仅仅是某部片子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在跟短视频争夺观众。如何让观众回到电影院来,需要好片,现在最强的电影都拿出来了。


我觉得排片都是动态的,我希望能走出一个逆袭的曲线来。在我年富力强的时候,在我从40多岁到50多岁这10多年时间,我们在各个类型上实现突破,实现升级,我们已经做到了。


当下这么难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于老板你为什么还拍这么贵的电影,拍这么烧钱的电影,我说在我能力最好的时候,我跟林超贤导演有十年之约,从《湄公河行动》开始,一步一步完成了我们的愿望,在我们能力最强的时候拍出了《蛟龙行动》,我认为这是中国军事动作片的又一次挑战,给世界电影贡献了一部中国的超级大片。


娱理:假如真的在这个档期成为遗珠之憾,是不是也会坚持不撤档?

于冬:不会撤档,一直放。


娱理:还是希望能走出长线。影迷们也在讨论,如果片名叫《红海行动2》,可能在起片阶段更有优势,所以当时片名是怎么考虑的?

于冬:因为这个故事不发生在红海,所以不要特定一个地名。《蛟龙行动》是我们最希望用的一个名字,蛟龙突击队是四栖作战部队,是我们的军中之军,钢中之钢,所以我们更加想突出的是“蛟龙突击队”。但是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蛟龙行动》,“行动”一直在。


娱理:演员方面有没有考虑过延续《红海行动》的阵容?这次启用了黄轩作为一番,整个演员阵容是如何搭建的呢?

于冬:我们希望对《红海行动》的故事能有一个延续,当年张译带领的这支蛟龙小队登陆执行营救任务,张译在当年的故事里是被核辐射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队长,黄轩跟张译是很像的,能文能武,他们给人感觉更加稳一点,但是能演武将,所以在行当里头算武生,武生里面又是小生。


这次选黄轩也是因为他在《上甘岭》当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我是在他最后一天拍《上甘岭》杀青那一刻,从战壕里把他拉出来,我说我要跟你谈一个新片,你跟我走,然后他去卸妆,晚上我们就跟他讲了。实际上从我内心来讲,我在等黄轩拍完,再把他介绍给林超贤。

娱理:您在一线跑过多年发行,也历经了很多年的春节档,您觉得今年的春节档和过往有何不同?这次有去和放映终端进行沟通吗?

于冬:今年的春节档是经历过疫情后,各家电影公司拿出了储备的最强电影,应该是史上最强的春节档,我相信会是一个打翻身仗的春节档。


团队去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在微信群里头,都有这么多年的朋友,我觉得院线的小伙伴们也很辛苦,去年一年大家都经历过市场的低迷,现在急需好片强片来拉动市场拉回观众。我看目前所有的影院、影管、院线都在全力以赴,确保今年春节档的放映的质量,因为这些年好多影院为了缩减开支,损耗就比较大,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机器放映故障。今年的片子也比较强,都是全格式,各个版本各个制式都不能出差错。今年还有更多返乡的人,除了走亲访友之外,看电影成为一个刚需,所以我们也寄希望于今年的春节档能有一个开门红。


娱理:电影不能只依靠票房收入,衍生品也是重要的一环,这次《蛟龙行动》比较大的异业合作是推出了一款联名越野车,这次合作对您有什么启发吗?

于冬:我很骄傲地说,我们推出了联名款蛟龙战甲越野车,据说这辆车现在是供不应求。电影中这台车扮演了一个角色,我们希望它能够更多展现我们的国家实力,不能蛟龙小分队出现的时候,出现的是国外品牌的车,我希望自主的国产品牌的战车能够呈现给观众,这也是一种民族梦想。


我们是希望电影能够展现中国的实力,中国的面貌,中国今天的现代化,这个车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制造,所以能够为民族工业做一点事,可能是梦想更大一点,格局更大一点。


博纳与主旋律


娱理:说到格局这一点,想起之前一位导演表达过,是博纳接手帮忙,才让那部作品得以和观众见面。于老板对电影是有情怀的,但有些项目在外界看来并不具备商业潜力。所以如何在面对项目时做决定?您会如何平衡商业的逻辑,和电影人的情怀?

于冬:我觉得这是并不矛盾的事情,只有电影行业都好了,我们每一家企业才更好。往往会有一些暂时的困难,我觉得只要有这种精气神,有这种企业家精神在,你是能克服的。我们生来就是克服困难的,解决问题的,每一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就这样一年一年积累下来,你再过7年再看今天,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但是每一次跨越的时候,实际上是你带领团队经历千难万险,克服困难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我想我们各行各业每一个还在一线奋斗的老板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克服困难。


娱理:主旋律大片一直是博纳的优势领域,之前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但是经过10年的发展,这个类型目前是有一点让观众审美疲劳的,观众们也很好奇,于老板为什么一直走这条路?

于冬:其实这个类型在全世界来讲,美国电影也是这么拍的,美国大片更加主旋律。我觉得《蛟龙行动》可能会是一个里程碑,就是说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么一部《蛟龙行动》而形成逆转,我们已经超越全世界的同类型题材,我们所展现出来的影片制作难度、拍摄的要求、技术含量都已经领先了。


今天的美国电影还在不停去拍漫威式的超能力英雄,还在输出这样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呈现给世界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是集体英雄主义,你会看到今天的中国各个行业所展现出来的新的概念,普通人凡身肉体的能力,这是我们想表达的。


《湄公河行动》的缉毒警察、《红海行动》的蛟龙突击队、《烈火英雄》的消防员、《中国机长》的英雄机组、《长津湖》的抗美援朝将士,再到今天《蛟龙行动》里面的潜艇部队,这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中国式英雄,我们的镜头是在表达这样的主题,记录时代,留给今天的观众。


《蛟龙行动》里拍了很多的新式装备跟武器,这里面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我们的潜艇没有在海底打过一仗,都是执行侦察、巡航的任务,海底鱼雷战是什么样的?电影给拍出来了。这样的一部电影代表了今天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

娱理:博纳走主旋律大片这条道路已经十年了,未来会一直继续以这个赛道为主吗?

于冬:不管是哪个类型的电影,我们希望在这个类型上能够实现新的突破,用故事向世界塑造好我们的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人形象,这是电影表达的主题。


娱理:回顾2024年的电影市场,很多导演和公司也希望做出突破,也有一些大投资重工业的作品没有在市场端获得好票房,反而一些轻巧的、剧情取胜的片子有很好的反响,这个市场上的大变化,会让您有整体的重新思考吗?

于冬:我觉得这些电影都有人拍,但拍核潜艇没人拍,所以我才去拍,我还是那句话,在我年富力强的时候,还有能力的时候,还能做得起这样的电影的时候,我先把它做了,我相信观众的选择。


娱理:看博纳近期的片单,《克什米尔公主号》应该也是很大的制作挑战,这个项目目前情况如何?

于冬:已经在拍了,但是没有做更多的宣传,先拍电影,不用在拍摄期间做更多的营销手段,还是把电影做好,相信刘伟强导演。

娱理:博纳一直合作的导演都是比较知名和成熟的导演,未来有可能去创投里启用一些新人,多和新生代合作吗?

于冬:也会做,我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去做,包括我们未来也会做长短剧,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影业公司应该做的,你不能只是一个电影公司。


电影公司的市场容量是500亿票房,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短剧已经成长为一个500亿的市场,爱优腾平台是1000个亿的剧集市场,所以作为影业公司,你面对的是2000亿这样的市场容量需求,你能供应的产品是什么?除了做头部内容的电影大片之外,你还要面对1000亿的剧集市场,我们去年拍了《上甘岭》,没有人怀疑博纳在制作上的能力了,短剧我们也在做,也在加快布局这方面的选题。我觉得作为影业公司,你要把产品线打通到2000亿的市场,这个想象空间就大了,成长空间也大。


娱理:博纳去年年初宣布了和好莱坞TSG娱乐公司合作,未来会参与《阿凡达3》《死侍3》等的投资,这是业务的一个破局点吗?

于冬:这是和TSG合作的存量。未来我们希望拍以博纳的选题为主导的项目,希望好莱坞的资金投给博纳,而不是博纳把钱再投给好莱坞,当然可能会有合拍或者市场分销的合作方式,但选题一定是博纳主导的。


我们不要把好莱坞跟美国电影完全划等号,好莱坞是全球电影人的集中地,中国电影的制片人也要打造中国电影的集中地,吸引全球导演来拍中国故事,这个是我们这些制片人需要去推动的事情。


好莱坞市场在2024年也出现了下滑,所以这之后更需要两地市场的互补,更加需要人文交流,更加需要电影同行之间选题上、资金上、制作上的合作,两国市场都能有所收获,成为增量,而不是仅仅对冲。那么拍什么就很重要,中方主导的项目一定是中方提供的剧本,中方的制片人来主导。


什么是电影强国?就两个标志,本国电影在本国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现在我们做到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没做到的,就是中国电影的出口能力、辐射能力、国际影响力。


怎么拍面对世界的故事?一定是融入世界的故事,展现中国人的情怀情感,树立可敬的可爱的中国人形象,这是电影的使命。


当然短剧也可以出海,但是全世界的观众都需要好作品,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短剧挣了钱了,就一窝蜂去拍霸道总裁,我们要拍更好的中国故事,更精准的海外传播,这都是未来作为一个影业公司要思考的跟发展的,每年都有一点进步,每个行业都在一点点改变,我觉得这个生态会逐渐好起来。



↓↓↓



娱理
新浪娱乐原创·娱理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