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事件背后的几点思考
文摘
2025-01-07 23:58
北京
或许很多人仍不知道李明德是谁,但这并不影响他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一个在内娱知名度不高的演员,李明德选择在星光大赏举办当晚向所在剧组《三人行》开炮,以“无产阶级”撼动“资本”的形象获得了大量关注,不仅当晚就抢了群星云集的星光大赏的风头,如今事件发酵到第四天,李明德已经上了140+个热搜,成为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事件早已不再是一个小演员和剧组的矛盾,“明德事变”后续引起赛博狂欢的背后,是一个个牵动大众情绪的标签:发疯、涨粉、直播、网红、208W、资本、打赏、圈钱、仇富……李明德最初以剧组打工人的身份向《三人行》开炮,并表示自己不要钱,只是想要公平,可以靠送外卖挣钱,这种小演员对抗大剧组的行为为他赢得很多支持,有网友赞他是2025年开年最有种的男人。但当时就有网友预测,他后续一定会走直播之路,没想到流程走得如此之快,第二天李明德就开直播爆料,并且没有关闭直播打赏。之后有网友推测,他一场直播能赚千万打赏,这迅速让一部分网友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随后李明德又澄清,实际一场直播的打赏不超过10万元,不够赔付剧组20万元的违约金。无论李明德单场直播赚了多少钱,他已经通过所谓“明德事变”迅速涨粉成1300万+粉丝级别的大主播,这波流量的转化功能震惊众人。有人仍在支持李明德,也有人不想让自己的情绪被利用,在这次事件背后,更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要给李明德打钱?原以为大家都是看个乐子,为什么有人真金白银花钱了?发疯是近两年的社会情绪关键词。无数打工社畜在职场被领导、被甲方逼疯,虽然嘴上喊着想发疯,但实际都敢怒不敢言,李明德做了大家不敢做的事,他就像大众的一个情绪出口,无数打工人在他描述的处境里找到了自身的投射。今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发布预告片,网友发现哪吒的台词已经从2019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转变成“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这是时代情绪的转变。有网友调侃,李明德是不是提前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预告片。创作者需要切中时代情绪才能赢得观众,而身处这个时代的李明德,也正好就撞上了大众的“发疯”需求。从这个层面来说,有人给李明德打赏也不难理解了。就如同观众愿意为了短剧、电影、综艺提供的情绪价值而消费,那么李明德所声称的那种小人物对抗资本的行为,同样也能给他的受众提供爽感。李明德把自己塑造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打工人形象,但很快被人扒出他的周身名牌,一晚上10万的直播入账,显然也不是普通月入几千的打工人阶层。李明德靠直播大赚一笔的消息迅速引发反噬,网友们直接表示“仇富了”“不想上班了”。打工人辛苦一年,也不一定有10万入账,但被利用的情绪就能为一个演员创造如此收益,的确是一个让人心里难以平衡的结果。这并不是李明德一个人引发的仇富情绪,这是年底各大头部主播动辄20亿+的收入被公之于众后让打工人们又一次意识到,网红主播和普通网友,早就不是一个阶层。从小被规训长大的我们,信奉的是好好读书上好大学,然后努力工作才能赚钱这一套逻辑,是世俗意义里的努力和优秀就能换来美好人生,但网红经济和主播行业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为大家戳破了这个泡泡,如今的大主播大网红里不乏素质不高满口脏话、甚至入过监狱的人,他们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标签,但却能赚到普通人几十辈子也赚不来的钱。很多在网络流传的短视频里,孩子们脱口而出的人生梦想已经不是当老师、当医生,而是变成当网红主播,这是时代的变化,但这个变化到底好不好?网红经济和直播行业对实体经济究竟会有怎样的冲击?对于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哪些影响?都是仇富心理背后更值得深思的问题。郑爽事件让公众意识到头部明星的日薪可以达到208W,在208W成为明星的代名词后,普通人和明星的关系愈发对立和紧张,大众不再共情明星,最近赵露思抑郁症躯体化被曝出后,网络情绪也都表示不需要共情艺人。曾经网红主播被戏称为104W或者20.8W,但随着网红的收入逐渐透明,或许未来普通网友对于网红也会有新的定义和认知。如今明星群体享受着高收入的同时,也在受到大众的监督,愈发严苛的舆论环境迫使他们谨言慎行。但相对而言,网红和直播仍然缺乏监督。李明德事件之后,有网友担心如果发一次疯就能变身千万大主播的通路被打通,会有很多人效仿,这个担心不无道理。李明德一边说“支付宝不要再给我转钱了我不要钱”,另一边直播依旧没有关闭打赏,有网友支持“让他赚”,可见这一路径确定有受众。当直播这条康庄大道放在面前,很少有人能拒绝金钱的诱惑,靠的只能是自身的底线和体面,但这显然不对所有人起作用。所以,“明德事变”背后,我们呼吁的是对网红、主播行业应该有更多监管,观众也要学会甄别,不要轻易送出关注和流量。让人欣慰的是,今天晚间,李明德直播间因为“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而被永久封禁。希望未来对网红主播和直播领域的相关管理能继续加强,必须规范言行,才配得上大众的关注。“明德事变”能引起广泛讨论,还在于我们能在最近发生的事件里找到对照组。比如当部分网友支持李明德直播“让他赚”时,被家暴16次的女生小谢的直播带货却被质疑“果然消费了大家的同情心”;当李明德以底层打工人的形象对剧组和更大咖的明星发起对抗时,真正底层的剧组追梦人王星却惨被诈骗团伙骗出国失踪。当大众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利用时,应该做的是不再给李明德流量,而把关注度和同理心给到家暴、被诈骗失踪这些更加重要的事件上。今晚#李明德直播被封##王星成功获救#都登上热搜高位,网友们的发声都导向了正面的结果。李明德事件最初矛头指向的是剧组是个等级社会,待遇不公,而王星失踪事件更加凸显了这个问题,李明德是想跟剧组里最有知名度的马天宇获得同样待遇,而真正的剧组打工人还在为了一个月9000的片酬而以身犯险,娱乐行业收入上的贫富差异过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像李明德这样签约过公司,能获得男一号资源的演员,客观上已经不是真正的剧组工薪阶层,但更多基层幕后工作者和小演员们,的确挣扎在温饱线上。之前娱理工作室采访过一位在古偶剧组给女主做替身的演员,她的月薪大约为6000元,微博上也有演员爆料王星日收入大约只有208元,可见这是基层演员的普遍片酬。虽然限薪令对头部演员片酬进行了限制,日薪208W基本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头部演员的收入仍然是基层演员无法企及的,一些头部演员担任监制、制片人等职务,还能再获得额外收入。无论在明星行业还是网红行业,都有幸存者偏差,头部过亿的收入吸引无数人入行,但绝大多数人仍在为生计奔忙。如今影视行业不景气,整体经济下行,像王星这样曾有过作品的人也在为了表演机会而铤而走险,可见演员的就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尤其最近短剧行业兴起,客观上提供了一些工作机会,但小体量的剧组模式也给诈骗集团有了可乘之机。各行各业都有打工人的心酸,当中腰部演员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时,可以合理维权,但也请多看看更基层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而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基层影视行业从业者,当下更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自己,注意甄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