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射雕》,徐老怪改了什么?

文摘   2025-01-30 20:47   辽宁  

在80年代电视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射雕英雄传》的一首《铁血丹心》是街坊邻里的集结号,塑造了60后、70后的集体记忆。
江湖,成了一代人心中的乌托邦,金庸则是全球华人血脉觉醒的密码。四十多年拍过十多版主流影视剧,足以说明“射雕”这个IP的含金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射雕。其实无论黄日华翁美玲、张智霖朱茵、李亚鹏周迅、胡歌林依晨以及现在的肖战庄达菲,都是当下的年轻偶像主演,辅以新的置景和特效技术,融入与时俱进的情感和家国观念,来拉动新一代观众入场。大IP+大导演+大流量作用显著,前期确实如同行导演所说,“用预售撕开了春节档市场的口子”。

当然,每一次的改编也总会伴随着褒贬不一的声音,在原著粉和新粉的碰撞中,不断裂变出新的语义。

从这些来看,“旧瓶装新酒”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何况这次“装酒”的人是徐克,华语影坛不按常理出牌的怪才。如果是老老实实照着原著拍,那就不是“徐老怪”会做的事了。他是怎么改编《射雕》的?

故事、主题

这是武侠电影第一次进春节档,徐克一生都有武侠梦。

一个功成名就的导演,要拍最有名、被改编次数最多的IP之一,就必然师出有名,他总是能在经典中挖掘出他个人感兴趣的点。

徐克监制或导演的武侠片里,《笑傲江湖》爆改东方不败,把他变成一个有复杂情感、与令狐冲惺惺相惜的女性知己;《黄飞鸿》系列的黄师傅变成一个觉醒进步、思想开阔的青年;《青蛇》是从青蛇的视角看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也对经典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徐克版《射雕》也跟之前的所有版本都不同,因为电影只有两小时多篇幅,所以故事重点只截取了郭靖黄蓉守大宋的一段,看起来也没有发展成系列电影的意图。

此前徐克在与娱理工作室对话中认定,整个故事中最打动他的就是最后郭靖和大汗的对话,把当时的时代精神灌注到了里面,也把《射雕》这本小说提升到了跟其他武侠小说不一样的境地。于是决定改编这个IP的时候,徐克就决定把这场戏作为电影的高潮。
片名副标题的“侠之大者”,正是徐克包这盘“饺子”所为的那碟“醋”。

片中郭靖出了三次草原,第一次去到中原他遇到了黄蓉,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情义;第二次蒙金开战在即,他和黄蓉在军中擦身而过,一方面是寻找黄蓉,另一方面作为宋人对大汗的态度也开始出现摇摆;第三次他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为天下苍生挺身而出。

有人提出,两军对峙、千钧一发的关头,大汗最终的命令竟是“撤退”,这是否合理?

表面上看,当时的情境是蒙军已经损兵折将,大汗也见识到了中原武功的厉害,且刚刚受郭靖所救,于情于理都应该先行撤退,回去再做打算。

退一步来看,徐克认为真正的“大侠”并不是欧阳锋念念不忘的“天下第一”,而是像郭靖这样的,对苍生怀有悲悯之心、对汉人蒙人一视同仁的人。

打的最高境界,是不打。

想起徐克拍的黄飞鸿,夺得狮王金牌后那段掷地有声的,“依小民之见,我们不仅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

黄飞鸿身为一代宗师,身处东西方激烈碰撞的中间地带,夺魁后却黯然离去,比起拳脚上的一时胜利,他更希望国富民强,长治久安,以和为贵,这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小说中郭靖黄蓉最后战死在襄阳,壮烈殉国,电影没有表现这一部分,停留在郭靖沙场练兵、朝气蓬勃的身影上。尽管和平可能只能维系一时,尽管一个人再有盖世武功也抵不住千军万马,但在徐克截取的这段故事里,暂且实现了理想主义。

情感、人物

徐克版《射雕》在情感和人物方面也删繁就简,重点表现郭靖和黄蓉的小情,以及郭靖和宋、蒙的大义,将私人情感交织在家国情怀中。

83版《射雕》有多达200多个主要人物,近年的《射雕》剧集则在人物塑造上越来越复杂真实,比如在不同版本中,杨康、梅超风、欧阳锋等角色被加入了不少人性色彩。

徐克版干脆砍掉了杨康、穆念慈、完颜洪烈、欧阳克等重要角色,五绝里只有欧阳锋有大量反派戏份,洪七公出场但戏份不多,江南七怪、黄药师、一灯大师、王重阳只以背影或精心打光制造出来的剪影形式呈现,清晰地突出主线和主角。

在郭靖黄蓉的塑造上,徐克的做法是“英雄平民化”,破除了电视剧观众对这两个角色的一些标签化印象。

肖战饰演的郭靖更多是质朴、坚韧、善良、侠肝义胆的,憨而不傻。

庄达菲饰演的黄蓉也不再突出古灵精怪、娇俏可爱的一面,而是一个机敏、有智谋、武功高强、有情有义的女帮主。

徐克在谈到这两个角色的选角时,说肖战身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在郭靖这个人物身上的,黄蓉则像公司里的“高级行政人才”,她年纪轻轻就当了丐帮帮主,独立行走,不倚仗她的爸爸,自然有她的智慧和过人之处。所以徐克会要求庄达菲表现出能跟现代年轻人相连接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只会叫“靖哥哥”和扮可爱的女孩。

肖战自己也谈到,拍《射雕》最大的挑战就是饰演郭靖,除了武功高强、行侠仗义以外,通过跟导演的聊天、跟主创们的探讨,他意识到大侠除了要具备很多技能之外,精神内核也非常重要,要有一颗舍小家为大家的悲悯之心。

电影里,郭靖和黄蓉两人张开手臂,用单薄的肉身抵挡蒙古铁骑。

这是徐克认为的一种爱情,不是缠缠绵绵,没有风花雪月,是为义气和共同的信念同生共死。

华筝公主是这版《射雕》一个令人惊喜的改编。作为草原公主、大汗之女,她不再纠葛在儿女情长中,骄蛮但不任性,且飒爽义气,是徐克偏爱的英气型女性角色。新人演员张文昕充满灵气的表演也让人眼前一亮。

徐克赋予了这版华筝细腻完整的情感描绘,比如华筝惊讶又心痛地问郭靖“真有兵法?”通过黄蓉种种反常的细节举动猜出她的身份,跟黄蓉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惺惺相惜,以及最后帮助郭靖脱身、和郭靖告别时的果敢决绝,都能让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处境产生共情。

梁家辉饰演的西毒及其手下则让徐克充分施展了他怪味的一面,欧阳锋不再只是一味地“阴险狠毒,不择手段”,他的那句“险胜”让观众开怀大笑,各种毒物毒术形成视觉奇观,后面的走火入魔形态甚至有了一份邪典色彩。

特效、场面

历代《射雕》体现了视觉工业的不断进步。83版的时候,黄日华还只能双手外推来施展降龙十八掌,94年张智霖已经可以打出连环特效,新千年以后的郭靖更是能打出金黄火焰、龙像特效。

看之前很期待,这次的郭靖能打出什么样的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

毕竟在武侠特效这方面,徐克算是祖师爷,《蝶变》里的化蝶,《倩女幽魂》的树精,《新蜀山剑侠》的飞天遁地,还有各种古代黑科技,都把当时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射雕》最后肖战和梁家辉的“魔法对轰”,气旋交叠,内力外化,在金戈铁马的实景上叠加了武林绝学的玄幻。
肖战说徐克是理论派加技术流,他会想发出的招式原理是什么,怎么攻破敌人的招,还亲自到片场教演员打降龙十八掌,肖战自己最喜欢的一招是飞龙在天。

能看出徐克在“玩到飞起”的同时也兼顾了一些合理性,比如他让郭靖利用身边的篝火打出降龙十八掌,而不是自己突然就能打出一条火龙。徐克对特效的审美迭代可能也受到了很多新鲜事物的影响,比如动漫、游戏、VR。

大银幕大制作的好处是有充足资金还原出《射雕》中的大场面,尤其是大漠中的金戈铁马,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铁骑箭雨和硝烟旌旗中,郭靖力挽狂澜,力拔山河。

不像早年的电视剧很多时候只能依赖剪辑来表现打斗场面的惊险,新版《射雕》摆脱了单一的快速剪辑技法,用大场面和镜头调度营造视觉冲击,很多情感戏份则用了叠化。

徐克对金庸书中写到的兵法、阵法也颇有研究兴趣,书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布阵,《射雕》片尾有很多阵法的真人演示。可惜这段没有放进正片里,不然会是又一个高潮场面。

网友吐槽的一些点也确实值得商榷,比如片头节奏过快,只用画外音+闪回草草交代了整部《射雕》的前情,显得有些赶,郭靖和黄蓉间的个别对白也跟其他台词风格相悖。

不过就整体来说,武侠电影式微已久,徐克版《射雕》对类型来说有提振意义,也让我们离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梦好像又近了些。






 ↓↓↓

娱理
新浪娱乐原创·娱理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