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宝妈痛哭,聪明的人早已察觉到背后的真相。

文摘   2024-11-07 16:38   黑龙江  


你好呀,我是糖糖,一个热爱码字的斜杠妈妈。


关注我,一起唠唠嗑儿。


这几天没上网,看见“瑞士卷怎么分”的热搜时,属实是蒙圈的。


在此,简单解释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全职妈妈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她买了8个瑞士卷,老公吃了2个,儿子女儿各吃2个。


宝妈想趁孩子睡觉时吃剩下的2个,却换来丈夫的一通指责。


满嘴爹味言论,听的人哪儿哪儿不适。


「作为妈妈,不是应该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吗?」


「你怎么能吃孩子的零食?」


「你吃了,孩子们吃什么?」


视频一夜之间爆火,引起广泛讨论。


我看见的时候,已经因为发酵太广而被宝妈删除。


但全网对爹系丈夫的讨伐,却并没有消失。


昨天,东北迎来第一场雪。


我很庆幸在这个初冬,全职妈妈的隐痛,终于被大众看见。



抛开视频是否摆拍的问题不谈,它能爆火,说明切中了足够多人的痛点。


我国国情和普世观念下,全职妈妈的家庭不在少数,所以这种不公需要被看见。


今天因为8个瑞士卷,明天可能因为6个巧克力。


无论如何,被看见总是好事。


网络上男女对立甚嚣尘上,父权和母职二词被频繁讨论。


一个家庭中,父亲天生就是权利的拥有者,而母亲只是职责的践行者。


这种对母职的过度神化,对父职的轻描淡写,其实是对女性的变相压迫。


母亲的任何付出被看做是理所应当,而任何与享受沾边的行为都被看做是自私自利。


凭什么?


如果性别对调,妈妈们每天光鲜亮丽工作社交,爸爸们灰头土脸在家带娃。


相信女性也愿意高喊一句,「父亲伟大」。


这么说,不是想引起男女对立。


事实是,每个家庭都有男有女,抛开性别问题,谁在家带娃,谁就是弱者。


而一个有爱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庭,强者是需要关爱弱者的。


如果强者恃强凌弱,随意践踏,那么等来的只有两种结果。


一,弱者意识崛起,不甘受压迫,选择离婚。


二,女性被父权规训,失去自我,迅速枯萎。


瑞士卷的主人公宝妈,就在视频里明确表示,自己是为了孩子才不离婚。


「为了孩子」,某种角度上,何尝不是女性对自己的母职绑架?


仿佛一个女人因为自己过得不幸福而离婚,是多么伤天害理的事。


因为身为母亲,她不该这样做。


但所有人都忘了,忽略了,让一个女人在婚姻里失望,隐忍,最后忍无可忍的元凶,


到底是谁?



写这篇文,不是抱怨老生常谈的问题。


而是想屏幕前的男人们,能多看到自己妻子的不容易。


两个人从相识相知走到最后,靠的肯定不是多么爱,而是责任和良心。


哪怕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男人也不该放任自己的女人,长期在不幸福的婚姻里麻痹隐忍。


所以,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不妨多给一点,不会让你缺少什么。


需要花钱的时候,不妨多出一点,阻碍不了你大富大贵。


全职妈妈们不能实现社会化价值,被困于厨房,客厅,卧室,已经是极低的姿态。


但她们在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不应该因为多了母亲的身份,就要自动成为家庭,丈夫和孩子的附属品。


聪明的男人会意识到,让自己的妻子心悦诚服地爱重,凭的是魅力和本事。


只有啥也不是的男人,才会让自己的老婆歇斯底里。


有句话说,女人的一生会经历五个阶段,少女,少妇,怨妇,疯子,哑巴。


看懂的人,抱抱你。


希望那些低到尘埃里的女人,终有一天能崛起,自救。


有人宠,就做女王。


无人宠,就做自己的公主。


爱人如养花,爱自己,养自己。


即便低到泥里,也可以开出夺目的花。


感谢你读到最后,欢迎点赞,转发,在看。


下次见!



-End-



作者简介:秦半糖,左手带娃,右手码字,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带娃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搞钱日常。欢迎你来,我们一起品人间烟火,爱岁月漫长。

秦半糖
90后全职妈妈,记录带娃路上的酸甜苦辣和搞钱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