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糖糖,一个把娃哄睡后努力码字的全职妈妈。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一些来自全职妈妈的困惑。
比如,娃上幼儿园了,全职妈妈们可以找什么工作?
有什么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不耽误接送孩子?
好久不工作,都不知道能干什么了,怕找工作,又怕找不到工作。
……
每每这种帖子下,都会出现好几波的评论。
有富太太型的,说自己肯定要继续做全职妈妈,提升个人能力,维护家庭人脉,把控理财大方向的同时,全身心鸡娃。
有工薪阶层的,说要找个离家近的地方,挣一份普普通通的工资,应付房贷车贷。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最好,没有就只能找时间灵活,薪资更低的兼职。
也有人在诚恳地提建议。
比如,做居家客服,小时工,快递分拣员,或者直播,写作,vlog等适合宝妈的自媒体赛道。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回答。
「我38岁,娃马上读幼儿园,已经有好几年没工作过,实在不知道能干些什么,已经考虑生个二胎躺平算了!」
我被震惊了。
在我有那么多不生二胎的理由时,居然也有人决定生二胎的理由如此简单。
其实,我很想劝一劝那个姐妹,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做下生二胎的决定。
因为以我目前的养育心得来看,生养一个孩子绝不比外出找一份工作更简单。
那么,为什么这个姐妹会这样认为呢?
仅仅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哈。
我觉得之所以觉得养娃比出去工作更简单,是因为她习惯了带娃,把带娃这项工作变成了自己的舒适区。
而走出舒适区,都是困难的。
但,我们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些困难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想象。
拿我本人举例子。
刚刚开始每天做家务的时候,光是扫地加拖地,我就得干上一个多小时。
更别说做饭洗碗了,一天光是做这两项家务,仿佛就已经耗干了我的所有体力。
而现在,在重复了无数次扫地加拖地这两个动作后,快起来的话我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干完。
说这个不是为了证明我家务能力多强,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交给机器或者甩手给队友干。
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对于不熟悉的新手期都是困难的,容易产生抗拒的。
哪怕仅仅是扫地拖地这样简单的事。
但当我们做上十遍,百遍,千遍,任何事情都会成为我们的「舒适区」。
比如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他们只会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但当时间过去,他们开始一遍一遍地练习,慢慢才学会了翻身,趴,坐,爬,走。
包括我写文也是这样。
一开始我写公号故事文,四千字需要写一个星期。
后来转型写一万字的短篇,写第一篇时我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要学习适应短篇的节奏,文风,一边读,一边学,一边写,一边改。
第二篇用了二十天,第三篇半个月,第四篇十天,第五篇一个星期。
而我相信自己的手速还会越来越快。
这些都是时间积累,经验积累的过程。
全职以后恐惧出去找工作,也是同理。
当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习惯了重复带娃的动作,就会把带娃看成是自己的舒适区。
但其实,只要走出去,任何事情都不会有我们想象中可怕。
一份新工作,技巧上的不熟悉,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人际关系的复杂,都会在时间这个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变得不足为惧。
只要我们肯花上一段时间适应,重复去做并不熟悉的工作,一定可以把它变得熟悉,最后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很难,但也一定会过去。
别怕犯错,别怕出丑。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天都有人在捅各种各样的巨大的篓子。
这些都没关系,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做不到的时候,学会允许自己放松。
用我偶像说过的一句话就是:
「我不相信我没有办法做到,我知道只是时间的问题。」
–
关于娃长大后自己何去何从,我也想过。
最焦虑的时候,娃还不到三个月大。
那时候我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情绪也有一些emo。
看到身边的人不是在考公,就是在研究考公的路上。
内心里很怕自己被落下,当时做好了打算,等身体稍微恢复就开始准备考公。
甚至还想考研,教资,社工,心理咨询师,建造师,消防工程师,或者法考。
干劲儿已经远远超过了能力。
只是后来身体逐渐恢复,娃也变得调皮难带了起来。
一整天照顾娃下来,很难再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去应付繁重的学习。
所以,我选了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先做下去。
写公众号,写新媒体故事,写短篇。
别管做成什么样,先努力去做,重复去做,这样才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做成功。
即便不成功,也没关系。
路会一直走下去,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是徒劳的。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条件,有意愿,那么一直全职也没什么。
但如果想出去工作,也丝毫不必感到害怕,选一个工作,做下去,重复做。
剩下的,交给时间。
它会把我们所有不熟悉的,变得熟悉,变成舒适区。
在这之前,请记得,一定坚持下去。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感谢你看到最后,
评论区欢迎交流,
点个关注,下次见!
-End-
作者简介:秦半糖,左手带娃,右手码字,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带娃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搞钱日常。欢迎你来,我们一起品人间烟火,爱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