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3岁,我放弃送幼儿园了。

文摘   2024-09-03 21:23   黑龙江  


你好呀,我是糖糖,一个把娃哄睡后努力码字的全职妈妈。


最近到了幼儿园开学季,小区里面的孩子都少了很多。


小奶盖的生日在十月份,还不到公立幼儿园入学的年纪。


这让我理所当然选择躺平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庆幸。


各大短视频平台到处都是第一天入园的孩子,作为一个家有幼儿园预备役的老母亲,真的是看一次陪哭一次。


明明娃前一秒还在愉快地跟爸爸妈妈玩耍,下一秒就被告知要一个人留下,待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那一个个不舍的眼神,不安的神态,无助的哭泣,试问哪一个妈妈看了能无动于衷?


但没有办法,此刻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成长。



去年夏天,同小区的妈妈问我打算什么时候送娃去幼儿园。


说实话,听到的那一刻,我愣了好几秒。


因为那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甚至觉得把娃送去幼儿园,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


到了今年,幼儿园这三个字,已经不可避免地在我的字典里被翻烂了。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评论区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点击蓝字可以阅读:一个女幼师的心里话:千万别让孩子3岁上幼儿园


看到那么多父母不同的观点和表达。


更加让我意识到,当父母是没有定式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该走的人生之路。


绝大部分孩子的命运,与Ta父母的认知成正比。


而我们作为父母,只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小奶盖还有一个多月满三岁,没有选择今年入园,我最主要考虑的因素,


还是身体。



见过一些「刷病毒库」的言论。


意思是说,让孩子通过接触不同的病毒,产生抗体从而提高免疫力。


站在反方面的角度想,处于过度保护下的孩子,体质会更弱。


这种说法靠不靠谱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更不敢拿孩子冒险。


只能谈一谈在我浅薄的认知下,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我并不觉得「刷病毒库」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如果说让孩子多接触脏的东西,比如抓泥土,趟雨水,捉虫子等等亲近大自然的行为,我没有意见。


但如果说让孩子去病毒多,病毒强的环境里,通过感染生病来练就金刚铁骨,我实在很难认同。


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免疫力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增强,而并非依赖所谓病毒库的刷新。


比如,同样是普通感冒,新生儿跟三岁往上孩子的表现不会一样。


同样,三岁往上跟十二岁往上也不会一样。


也许有人说,你躲得过幼儿园躲得过小学吗?上了小学该得病还是得病。


的确如此,这点我必须承认。


除非是一次感染一生抗体,不然任何病毒流行起来,我们肉体凡胎都躲不过。


你敢保证,那些刷过幼儿园病毒库的孩子,上了小学一定不生病吗?


也不见得吧。



去年冬天支原体高发季,我跟队友双双病倒。


恰好只有我们两人在家带娃,那个难受程度,已经远超第一次🐏的时候。


队友的状况比我稍强一点,后来我实在熬不住,去了诊所打点滴。


一百多平的诊所里面人满为患。


甲流,乙流,支原体,普通感冒,肺炎应有尽有。


最小的八个月,最大的七十多,小学生初中生排成排。


八个月大的孩子脚踝上埋着针,时不时地哭几声,软软地趴在妈妈肩上。


我看到的那一瞬间,泪如雨下。


对面坐着一个五岁大的小女孩,边打针边无声地哭。


一边咧着嘴,一边眼泪哗哗往下淌。


她的外婆问她怎么了,她说肚子疼。


大夫看过后,只说是药物刺激,正常的。


这两个孩子都不是第一天来,同样已经输液好几天。


都埋着针,一天要打好几次。


而你知道,他们的输液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头孢,阿奇,炎琥宁。


还有一个,我记不住名字了。


用一个我在别处听到很形象的比喻,这种用药方式堪比拿炸弹去杀蚂蚁。


杀是杀得死,但破坏力可想而知。


我打阿奇的时候,整条手臂都被刺激得疼。


后来打炎琥宁,有一些轻微过敏。


我跟大夫说,大夫表示从来没听过炎琥宁过敏。


直到看我起了红疹,才改口自己行医这么多年就见过三例。


我说不打同类型的药了,大夫不同意,坚持给我换了阿糖。


我问学医的弟弟,他说阿糖是治疗疱疹的。


我:???


自那以后,我断了再去小诊所的心思。


我一个大人都难以承受这样的狂轰滥炸,这么小的孩子到底要如何抵抗?


刷病毒可不可以提升免疫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用药不当或过度用药,对身体和免疫力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年,规避一切用药的可能。


是不是也是一种仁慈呢?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时候,小奶盖在无忧无虑地挖沙子。


那时候起,我对他未来所有的期待,就是身体健康。


我们家在东北,十八线小城,卷不过有钱人的精英教育,拼不到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


只能尽自己最大力量,护他健康成长。


先有一副好的身体,再谈其他。



写在最后:


再次重申,本文观点完全是我个人浅薄的认知下并不全面的理解。


尊重一切不同的声音,尊重一切不同的认知。


评论区欢迎理性讨论,但骂人的别怪我骂回去哈~


感谢你看到这里,


下次见!



-End-



作者简介:秦半糖,左手带娃,右手码字,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带娃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搞钱日常。欢迎你来,我们一起品人间烟火,爱岁月漫长。

秦半糖
90后全职妈妈,记录带娃路上的酸甜苦辣和搞钱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