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山东半岛城市群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最新公布的《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山东正在构建“双核引领、多极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正在打造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双子星”都市圈发展模式。济南都市圈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10万人;青岛都市圈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58万人。这两大都市圈的规划面积与人口规模相当,展现出均衡发展的战略布局。
回溯历史,山东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显著变迁。2019年济南市完成与莱芜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扩大了省会城市的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这一举措使济南的区域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打造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奠定了基础。
从空间结构来看,山东正在构建“双核、四带、六区”的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
根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到203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人口将突破500万,跻身特大城市序列。 这种空间布局既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又突出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协同方面,两大都市圈各具特色。济南都市圈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青岛都市圈则充分发挥海洋经济优势,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创新基地。
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山东的城市群建设正在经历由“点状突破”向“网络协同”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更体现在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协作。
比如,规划中提出的“四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将有效提升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的城镇化战略正在走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规划提出要“走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到203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5%。
这种发展模式既考虑了人口集聚规律,又注重了城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目标来看,济南都市圈规划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这一目标的设定既体现了发展的雄心,也显示出对区域发展潜力的理性判断。
当前,山东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生态保护等多重挑战。从规划内容可以看出,山东采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的策略,力求在发展中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
山东的城市发展正在走向更高质量的新阶段。
通过构建双核驱动、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山东有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对山东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其他区域的城市群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往期回顾
01
02
觉得不错你就赞赞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