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发展湖北省,宜昌升格副省级城市,孝感划归武汉,咸宁重点发展

文摘   2025-01-30 18:26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


这份规划勾勒出湖北未来15年城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现代化城市群体系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湖北的城镇化发展不仅关乎自身的经济社会进步,更对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提出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全面建成中部地区标杆性现代化城市群的目标,彰显了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雄心壮志。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对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湖北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作出的重要抉择。


从规划内容来看,湖北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将呈现“一主两翼、两横两纵、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


这一格局的核心是以武汉、襄阳、宜昌为核心,引领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宜荆荆恩等省内三大城市圈(群)发展。


通过“两横两纵”的城镇发展带,串联起全省主要城市,形成网络化的发展态势。


这种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了湖北的地理优势和城市发展现状,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了打造50个左右精品特色小镇的构想。这反映出湖北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仅注重大中城市的发展,也重视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盘活乡村资源,促进产业集聚,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提供新的选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等。


这些措施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


特别是“人钱挂钩”和“人地挂钩”政策的深化,将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有利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规划对13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如将黄石定位为长江中游区域中心城市,十堰定位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等。


这种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有利于各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规划还鼓励毗邻地区抱团发展,如支持当阳市、沙洋县、荆州区和漳河新区共同建设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


这种区域协作的理念,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规划提出5年内改造1.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的目标。这不仅关乎民生改善,也是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也能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纵观整个规划,我们可以看到湖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从空间布局到产业发展,从城乡融合到民生改善,规划涵盖了新型城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规划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如何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避免“大城市病”,如何在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发展,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湖北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描绘了一幅令人期待的发展蓝图。它不仅体现了湖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湖北的城镇化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实施,积极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也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优化发展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最终实现规划描绘的美好愿景。


作为观察者,我们将继续关注湖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实践和发展成果。


湖北的经验,无疑将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让我们共同期待湖北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往/期/回/顾



中央为发展 甘肃省,兰州升格副省级,武威纳入张掖管辖,庆阳优先推进


中央为发展河北省,石家庄扩容升级,承德并入张家口,沧州划归保定


中央为发展海南省,海口升格副省级城市,东方划归三亚,昌江并入儋州



小帅城市聊
社会民生城市变化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