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确定19市为超大特大城市!上海居首,重庆第四,东莞逆袭超越武汉杭州!

文摘   2025-02-01 23:49   上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了我国19个超大特大城市名单。


这一名单的出炉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最新成果,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这份名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现状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城市格局的展望。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名单背后的深意。


超大特大城市:中国城镇化的新高度


根据最新公布的名单,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和12个特大城市。


其中,超大城市是指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则是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


这19个城市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这份名单中,上海以2475.89万的常住人口稳居榜首,彰显了其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紧随其后的是北京、重庆和广州,这些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以3124.32万的常住人口位列第四,超过了许多沿海发达城市。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快速崛起体现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成效。


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进“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3年,重庆GDP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更是受益于国家战略的支持。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重庆正在成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内陆开放高地。


随着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重庆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此次名单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东莞的“逆袭”。作为一个地级市,东莞以853.11万的常住人口跻身特大城市行列,超过了武汉、杭州等省会城市。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东莞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东莞以“世界工厂”闻名,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东莞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2023年,东莞GDP达到1.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东莞的成功转型为我国制造业城市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京和长沙:新兴科技创新中心的崛起


在这份名单中,南京和长沙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南京以952.16万的常住人口位列第13位,长沙以870.29万的常住人口位列第18位。这两个城市的崛起,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格局的变化。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2023年,南京GDP达到1.9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


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奠定了基础。



长沙则依托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2023年,长沙GDP达到1.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


长沙正在成为中部地区新的增长极和创新高地。


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从这份名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均入选超大特大城市行列,形成了密集的城市网络。


这种城市群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样,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深圳、东莞,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入选,都体现了城市群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挑战与机遇并存


成为超大特大城市,既是荣誉,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这些城市在享受人口红利、经济规模效应的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的考验。


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如何在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之间找到平衡,将是这些城市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我们也要看到,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小城市的边缘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正在被重新发掘。


通过城市群建设,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才是健康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展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这份超大特大城市名单的公布,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现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城市将肩负起引领区域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这些城市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也希望这些城市能够在国际化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城市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19个超大特大城市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贡献新的经验。






精彩推荐




中央为发展湖北省,宜昌升格副省级城市,孝感划归武汉,咸宁重点发展



中央为发展湖南省,长沙升格国家中心城市,郴州纳入衡阳管辖,岳阳优先推进


小帅城市聊
社会民生城市变化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