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的熠熠聚光灯之下,石照县押司发现各地各系统团委书记们的行事风格正经历着一场悄然而息却又影响深远的蜕变。
年轻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向来如同磁石般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而团委书记作为青年群体的领航人,更是处于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当下,历经群团改革洗礼后的他们,在工作会议与活动的宣传策略上,展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克制与谨慎姿态。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宜春团市委书记田周鹏,2024年6月7日公示,7月11日官宣,大兴安岭地区团委书记吴昊,从2024年9月29日公示到10月31日官宣任职,还有梧州团市委书记韩永亮,自 2024年8月25日公示直至11月8日才正式官宣,还有这般低调行事的程度,着实令人咋舌。
不仅如此,在各地共青团的诸多宣传工作中,若非必要,能不进行报道就尽量不报道,能不点领导名字就不写领导名字。在照片选取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偏好——全景照片成为首选,展现活动的整体风貌与氛围,而团委书记们的特写镜头则几乎难寻踪迹,仿佛刻意隐藏在集体之中。
这般景象,若是有心去搜索本地团委书记的活动新闻便能深切感知,槽点众多,实在无需一一列举截图佐证。
更有一些场合,令人颇为诧异。在一些重要的会议场合,如共青团宜宾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本应是信息公开、庄重严肃的活动,却连主持人的名字都未特意点明,隐于幕后。这种低调的行事风格,与以往常见的宣传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导致外界很多时候想查找一些团委书记的事迹,无异于大海捞针。
押司猜测,这种变化与网络文学中的“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网络小说的世界里,“苟文化”最初是主角们自我调侃的话语,用来形容主角小心翼翼,谨慎谨慎再谨慎,努力不沾因果,凡事谋定而后动,从不轻易踏进危险之中,行事必须要有九成八的把握,低调猥琐发育的成长路径。未曾想,这一概念竟在现实中悄然流行,演变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处世哲学。
前些时日,偶然读到 “不才区区” 所撰写的《团委书记,为何越来越低调?》。
押司也曾在团学工作领域工作多年,对文中诸多观点深有共鸣,同时也不禁陷入了自己的思索。记得十几年前,初入大学校园时,承蒙一位好师兄的教诲,他赠予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八字箴言,彼时只觉受益良多,却未料到如今这箴言在团委书记们的行事风格中有了别样的演绎。
如今,“苟起来”成为当下一种新选择。团委书记们告别高调,在互联网的浩瀚天地中悄然隐身,活动照片与个人名字能省略则省略,看似悖逆宣传常理,实则暗藏独特的发展智慧。
“苟起来”并非是畏惧不前、消极避世,而是在喧嚣的时代中寻得一方宁静,专注于沉淀蓄力。
在团委工作中,这意味着远离喧嚣与浮躁,专注于核心事务。
团委书记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策划有深度、有意义的活动中,深入了解青年需求,精心打磨活动方案,为青年成长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希望他们不再被表面的宣传热度所左右,而是聚焦于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对青年的长期影响。
这种低调务实的态度,才能让工作扎根于青年群体,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从宣传角度看,“苟起来”也是对过度曝光的反思。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照片和名字轰炸易引发审美疲劳,甚至让青年产生距离感。
此时,适当隐身能让宣传回归本质。
团委书记们可以挑选更具代表性的工作成果、更感人的青年故事进行宣传,以少胜多,以质取胜。
这种精准宣传不仅能提升宣传效果,还能让青年更关注活动本身和所传达的价值。
然而,“苟起来”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宣传,更不能给外界的造成在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错觉。
在合适的时机,团委书记们需果断站出来,展示共青团工作的风采。
毕竟,团委书记作为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肩负着引领青年成长、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他们绝非仅仅是一个职务的担当者,更是一群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领跑者,是经过层层筛选与考验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共青团绝非某些群体谋求升官的捷径。
共青团的工作舞台,是为那些真正热爱青年事业、愿意为青年奉献的人所搭建的。它承载着青年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容不得任何投机取巧和权力寻租的行为。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共青团、谋取个人私利的人,不仅损害了共青团的形象和公信力,更伤害了广大青年的感情和信任。
在干部任用的大舞台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团委书记“被拔苗助长”的现象。他们年纪轻轻便凭借种种因素身居高位,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
这些年轻的团委书记初登高位时,风光无限,仿佛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自身能力、经验的欠缺,或是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并没有如预期般持续向上发展。看似早早抵达高位,实则已悄然触及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原地踏步十几二十年、再未获得进步的老团干屡见不鲜。
在离开共青团之后的工作进程中,他们逐渐发现自己难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和复杂的工作环境。面对日益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期望,他们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重要决策场合,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见识和判断力,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逐渐被边缘化。曾经围绕在身边的聚光灯渐渐黯淡,他们在单位中的地位也从核心逐渐滑向边缘。
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团委书记履历和晋升路径模糊不清,这些来路不明的年轻干部借助共青团平台,实现了超乎常规的快速升迁。他们看似仕途顺遂,迅速进入党政机关,却在刚踏入不久便忘却初心使命,陷入腐败的深渊。道德底线崩塌,行为举止变质,令人唏嘘不已。
原云南团省委书记段颖曾经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本应在组织重托的岗位上为群众谋福祉,却背离初心,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与他人搞权色交易,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她的提拔任用过程存在诸多疑点,一路非正常上升,这种不正当的晋升不仅破坏了组织的公正性,更损害了共青团在青年心中的形象。
原贵州团省委书记马宇宁,同样没能坚守廉洁底线。在其任职期间,滥用职权,为个人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影响了团委工作的正常开展。他的仕途轨迹也存在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这种不正常的提拔现象,极大地打击了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信任。
原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团委书记秦玲玲,其升迁过程存在诸多不合规之处。她在工作中没有将精力放在为青年服务上,而是迷失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最终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就任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副县长不到半年便黯然落马。
所以,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团委书记们需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绝非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领导干部需时刻践行的铁律。只有自身过硬的团委书记才能自信从容地走到聚光灯下,接受群众和时间的检验,真正成为党的后备军。
如今,“苟起来”的团委书记们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低调与发展的微妙关系。
期待他们在隐身中沉淀,在适度宣传中绽放,在隐与显之间筑牢青春担当,为青年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更好地引领青年在新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