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中,“清华大学学霸”“海归博士”“考神”“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标签,每一个都闪耀着令人羡慕的光芒,而 “跑步大神”“马拉松市长” 更是展现出他充满活力与魅力的一面。
在共青团系统工作了十一年的刘佳晨曾经也是明日之星,他的人生起步就仿佛带着光环。
31岁踏入体制内便担任正处级副局长,这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开端。仅仅三年后,他便升为副厅级的大连团市委书记,从38岁开始担任正厅长达近十五年,这样的履历在仕途发展进程中堪称传奇。他凭借自身的高学历和非凡能力,一路披荆斩棘。回顾他的早期经历,从霍尼韦尔工程师到大连信息产业局副局长,这一巨大的跨越就像是一笔天外来笔,充满了戏剧性和不凡意义。
2025年1月19日,昆明交出了2024年的经济答卷,可谓非常亮眼,这也离不开像刘佳晨等在仕途中积极贡献力量的干部。
然而,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刘佳晨逐渐迷失了自我。在物欲的诱惑面前,他没能坚守住廉洁的底线。
曾经那个被寄予厚望的青年才俊,在贪婪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违法违纪行为最终被调查揭露。
22年前,刘佳晨从霍尼韦尔工程师到大连信息产业副局长,这一步跨越堪称天外来笔。
曾经那些令人敬仰的光环瞬间破碎,他从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沦为了阶下囚。不知道深陷牢笼之内的刘佳晨,对自己这个决定是否后悔呢?
近年来,共青团系统的官员屡屡出现落马情况,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反思的问题。
团干部的优势,是年轻、学历高,短板是基层经历不足,工作容易漂浮。
事实上,由于转岗年龄需要,许多团干部很年轻就走上领导岗位,甚至被“火箭式提拔”,然而由于缺乏基层锻炼,不仅容易脱离群众,也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还有些团干部,本身就是投机其中,将此作为从政捷径,压根就没想踏踏实实干。
早在中央群团工作会,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曾点出了“四化”问题:
有的群团机关自闭于高楼大院,离基层远、离群众远,真正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时候不多,自觉不自觉形成了衙门作风。
有的群团组织越来越像党政部门,工作内容同行政部门重合,工作方式同行政部门雷同,没有群团组织自身的特点。
有的群团组织在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上没有把握好,确定委员、会员、代表等人选追求“高大上”,普通群众代表难以进入。
有的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过分依赖娱乐活动,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场面不计效果,缺乏思想性、教育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着各级党组织在干部选拔、培养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确保干部能够真正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