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不法分子虚抬价格,侵吞国家补贴

文摘   2025-01-03 23:24   重庆  


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把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消费品纳入支持品类。


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推动特定行业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然而,在补贴的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提高警惕。


就拿2024年和2025年的国补政策来说,2025年的国家补贴政策早早上线,这与2024年各家厂商先敲定价格再推出国补有所不同。这种时间上的调整,本意或许是为了促使厂商在价格竞争上更加激烈,从而让市场更加活跃,也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实惠。


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补贴并没有完全如预期般地惠及消费者。


在市场中,“先涨价,再促销”的套路屡见不鲜。许多商家打着补贴的幌子,实际上却在价格上做了手脚。



以2024年的情况为例,一般情况下,商家会将价格先提高5% - 10%左右,然后再以补贴后的价格推向市场,凭借虚假报价堂而皇之地从国家补贴中获取额外利益


这就导致国家补贴未能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或者未能有效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而是流入了不法商家的腰包。


很多消费者看似享受了补贴,实际上可能只得到了很少一部分优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总体价格并没有实质性降低。


比如,某电子产品,原本市场售价为5000元。商家为了在国补政策下获取更多利润,先将价格提升到5500元,然后再声称有10%的国补,也就是550元的补贴。这样算下来,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为4950元,和原价相比仅降低了50元,与应有的补贴幅度相差甚远。


不过,市场中也存在一种制衡的力量。


当有厂商企图靠国补多赚一笔时,必定会有搅局者出现。这些搅局者会利用国补政策来杀价抢夺市场份额。他们可能以接近成本的价格推出产品,在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最终售价。这样一来,其他商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跟进降价,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有部分商家试图侵吞补贴,但最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价格的下降,从而使消费者受益。


尽管如此,商家虚调价格的不良行为不能被忽视。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商家申报补贴时的价格情况。


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价格监测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价格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



同时,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也应该加大,提高其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商家虚调价格、侵吞补贴的欲望。


只有保证了补贴政策的正确实施,才能真正让国家补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既推动产业发展,又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最后再吐个槽,只能贴图,不便评论。



石照县押司
热点评说、理论解读、行业观察、人文历史、解析新闻,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