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
001——《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出于《周礼》。书中提出了我国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布局。作者不详,关于它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描述了西周时期的王城、宫殿、道路的形式。有名的一段文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涂,道路)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是一部十分珍贵的研究古代营造技术和建筑发展史的古籍文献。
002——《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时期,由当时朝廷主管土木工程部门的“将作监”李诫奉旨修编。是我国古典文献中最为完善的一部设计与施工专业书籍,性质类似于今日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共计34卷,其内容包括: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大木作制度、小木作制度、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制度、彩画作制度、砖作和窑作制度、功限、料例以及诸作图样等。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正式刊行,在明清两代已有不少抄本流传。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着手对《营造法式》进行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本的工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来源。
003——《工程做法》
《工程做法》是清朝官方颁布的标准建筑设计规范,是继宋《营造法式》之后的又一部全面系统的建筑专用书。问世于清维正十二年(1734),因由清工部刊行,故常称清工部《工程做法》。
全书共74卷,记录了17个专业,20多个工种。基本上可分为房屋营造范例和工料估算两部分,总结了前代传统建筑经验的成果,明确大式与小式之分,其斗口计算标准,在运用上更加简约明了。《工程做法》至今仍为古建筑设计与修缮的重要依据。
004——《园冶》
《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为数不多的技术专著,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技术手法,还将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理念蕴含其中。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成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
全书共分三卷,一卷包括总论及装折等四篇,二卷专论栏杆,三卷为门窗、铺地、借景选石、掇山等全部内容,提出了很多造园方法,并辑录200多种图样。例如书中首次真正提出“借景”这一概念——“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庶几描写之尽哉!”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005——《梓人遗制》
《梓人遗制》是一本民间有关木工建筑技术著作,作者为元初薛景石。唐朝以后多称木工为"梓人",故以梓人遗制为书名。在民间流传190多年以后,被官方正式收录于《永乐大典》里,使它得以流传至今。
此书包括古建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以及其他木工技术内容。书中记述了木制机械历史沿革,木构件的规定尺寸与计算方法,制作各种构件的功限,是了解宋至元代建筑的宝贵资料。
006——《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为宋应星。明崇祯十年(1637)问世,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其中也包含有建筑相关内容。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53000字,分别立目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丹青等,涉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军事经济等请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陶埏就是烧制砖瓦,属建筑材料的制作。全面总结了明代的砖制造技术和成果,可知砖在当时的使用情况。
007——《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最初刊刻于清康熙十年(1671)。《闲情偶寄》被称作“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是一部古代生活艺术大全。
第六卷的《居室部》系统地论述了建筑空间结构与造园理论,内容对建筑中功能、美观、经济、内外空间处理和景物配置等,均作细致阐解,匠心独运,超凡脱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理论与南方民居结构的重要文献资料。
008——《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作者为北魏抚军司马杨衒。书中份五卷记载了了北魏京师洛阳城的佛寺建筑状况。列举了多座寺院,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都记载详核。也不乏私家园林与舍宅为寺风气的记载。为研究北魏时期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寺院建筑,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009——《木经》
《木经》作者为北宋时期的浙东匠师喻皓,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是对其建筑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此书原稿已经佚失,在后人的书中多有记载,因此才有《木经》部分文字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