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常用“以小见大”来形容一个园林精巧丰富,但你知道吗,其实除了以小见大,还有很多更有逼格的词语。这期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壶中天地
中国私家园林其实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文人庾信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小园赋》,这也是最早关于私家小园的文章。
文章开头就说 “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
意思是:在一枝树权上,巢父就获得了安家的处所;在一把葫芦里,壶公就找到了容身的地方。
这句中的巢父和壶工都是传说中的高人,巢父在树上筑巢而居,尧以天下让之,不受,还觉得那些话玷污了他的耳朵,来到河边清洗耳朵。
壶工,又名玄壶子,悬壶翁。是东汉时期的卖药人,传说他常悬一壶于市肆中出诊,市罢辄跳入壶中,一般人不能见到他。
之后可能是壶比巢更有脱尘之感,大家都用“壶中天地”来形容仙境,而园林恰是人间仙境,“壶中天地”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园林的代名词了。
芥子纳须弥
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中有 “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 的记载。
“芥子” 是芥菜的种子,体积微小;
“须弥” 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代表着极大的山。这个词的意思是微小的芥子能够容纳巨大无比的须弥山。
这里蕴含了微观和宏观,有限和无限之间哲学思考,恰好和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是一致的。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李渔的“芥子园”了,他在《闲情偶寄》中提到 “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
说明芥子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容纳了万千气象,可谓是私家小园中的典范之作。
半亩方塘
这个概念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 是一种意象,描绘出一个面积不大却清澈如镜的方形池塘,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塘水中来回移动。
在现实中,有观点认为诗中的 “半亩方塘” 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此地是朱熹幼年读书、游戏之所。
拳山勺水
在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窗幽记》中有这么一句话 “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意思是哪怕是一勺之水,也有它曲折的地方;哪怕是一片石头,也有它深邃的内涵。远离世俗所以高远,放任自然所以安静。
这不正是明清文人建园所要追寻的境界吗,后来演变成 “拳山勺水”,在园林艺术领域常被用来形容园林虽小,但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和深远的意境。
一拳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和“拳山勺水”类似的一句话,不过出自比《小窗幽记》晚了十年的《长物志》,作者是明末的文震亨,《长物志》可以说是明末文人必读的娱乐生活指南。
这句话出自《水石》一章,原文是这么说的“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表明山水之园林的重要性。
所以即便空间很小,也要做山水,一座山峰要能让人联想到千寻高的华山,一勺水要能让人仿佛看到万里江湖。
历史上叫勺园的园林非常多,最出名的是北京米万钟的勺园,取 “海淀一勺” 之意。(现在是北大的校园)
嘉兴福州都有勺园。
螺狮壳里做道场
这个概念同样来自于佛教。“道场” 是举办法会的场所,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螺蛳壳里做道场” 最初是形容在狭小的螺蛳壳内举行法会这种看似不可能却又被做到的事情,以体现佛法的神奇与精妙。
不过也有传说和岳飞墓有关,狱卒隗顺因同情忠臣,冒险将岳飞等人的遗体掩埋在钱塘门外堆积如山的螺蛳壳堆里 。20 年后,宋孝宗即位,为岳飞昭雪,在螺蛳壳堆里找到了岳飞等人的遗体。
临安的百姓听说后成群结队前往祭拜,途中人们相互询问 “今天究竟在哪儿做道场”,知道的人便说 “螺蛳壳里做道场”,于是这句话就传开了。
不管这句话来历如何,却都是在小的空间内办大事的意思,也和园林不谋而合,所以用“螺狮壳里做道场”来形容园林也就不奇怪了。
咫尺山林
“咫尺” 形容距离短,把你的手伸出来,中指指尖到拇指指尖的长度就是咫尺,这么小的空间还有山林,这不就是园林吗。
咫尺山林,出自计成《园冶》“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就是要在极小的空间里营造多处景色,这才是园林的魅力。
一丘一壑
最后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确是小蚂哥最喜欢的一个。出自《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说的是隐士在沟壑边悠然垂钓,世间万物都无法扰乱其心志;在山丘上栖息游玩,天下的任何事情都难以改变其快乐的情景。
之后这个词被《世说新语》,《晋阳秋》等转载,被总结为“一丘一壑”,就是描述隐者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空间。
山东青州偶园中住宅旁门上还有“一丘一壑”的题额,当时已经是清朝了,可见流传之广。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园林的词句呢,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