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花温暖万千家系列报道之一 :
守护“亿方气”心系“大民生”——探寻准噶尔盆地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保供的使命
编者按:为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稳定供应,新疆油田公司迅速落实集团公司部署,结合公司油气生产情况,制定了冬季保供运行方案,持续加大天然气产、运、储各环节运行力度,坚决打好天然气冬季保供主动仗,为冬季能源保供全力以赴书写“温暖答卷”。
作为准噶尔盆地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也是目前新疆油田家族中的最大气田,克拉美丽气田经过16年的滚动评价和高效建产,不仅实现了连续 9 年年产气量突破10亿立方米的辉煌成就,更为北疆地区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筑起了坚实的堡垒。它如同一条生命线,承载着输送清洁能源的使命担当,成为连接能源保供与民生福祉的坚实桥梁。
即日起,公司门户推出“宝石花温暖万千家”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从克拉美丽气田开始,探寻新疆油田的冬季保供之旅。
截至11月15日,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气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 100万吨,连续 9 年保持超 10 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为冬季天然气保供增添“底气”。
11月14日,克拉美丽运维四班班员刘伟正在给DX1716井切断阀打压,防止管线超压。
天然气保供事关千家万户冷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新疆油田贯彻落实自治区和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平稳供气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扛起北疆最大民用气气源职责使命,增强冬季保供的责任感紧迫感,统筹高水平保供与高质量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大力提升天然气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确保北疆百姓温暖过冬。
11月13日,作业区值班干部吕梦凯(右)和岗位员工在深冷装置球罐区检查工艺流程运行情况。
克拉美丽气田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作为准噶尔盆地最大主力气田,是新疆油田发现的首个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火山岩气田,于 2008 年底投产,年产气量约占新疆油田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一。“火山岩气田具有气藏条件复杂、地面工艺多样、开发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等特点。每年长达6个月的周期保供任务,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年一度的‘大考’。”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经理冉彦说,“一头牵着百姓冷暖,一头系着采气人的保供速度、力度和精度。我们每天的巡检任务就是将每一处巡到位、查到点,容不得一丝懈怠,如此才能保证冬季产量上得去、稳得住、供得足。”
16 年来,克拉美丽气田始终把安全平稳足量供气作为首要任务,多方位采取措施,抓协调、促进度、盯产量、保任务,紧密跟踪单井生产数据,保障了产量的高位运行。截至目前,该气田日产气量最高已突破385万立方米,可满足600万户家庭每天的天然气用量。(记者 周芳 徐志远 通讯员 李小娅 白祺琪)
保供“夜归人”
11月14日凌晨2时,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所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迎来了今年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至零下10°C。
11月14日,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迎来了立冬后的首场雪,为沙漠带来了别样的美丽。
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处理站内,运维四班采气工杨华林和田武套上棉衣,戴上安全帽,背上巡检工具,拿上参数记录本,开始了他们当晚夜班的第二次巡检。
漫天的飞雪在不少人眼中或许是浪漫的代名词,但对杨华林和田武而言,是已经吹响的催征号角。
“今晚得多巡一次”
走出处理站,杨华林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紧了紧衣领,扭头对田武说“:厂里通知明天有大风,结果沙漠腹地今晚就下雪降温了,为防止发生冻堵,咱们今晚得多巡一次。”
11月14日凌晨3时,巡检工杨华林和田武在滴西121集气站协作调整压力。
夜巡,是为了保障夜里的产气量。一般情况下,运维四班的夜巡是从前一天23时起,每隔4个小时巡检一次,路线超过70公里。特殊天气下,他们会增加一次夜巡,对重点井加大排查力度。
“嗯。走,上车!咱们先去滴西325井、滴西178井、滴西179井看看,这几口井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总‘撂挑子’。”田武一边开车门一边回应说。
今年52岁的杨华林和56岁的田武在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从事巡井工作已 16 年,每天悉心照料着该气田的气井。
“不知道今年冬天还会不会遇到极寒天气了。”一上车,田武就打开了话匣子。一到冬季,只要遇到降雪天气,他们的心就会悬起来,如果再遇到大幅降温,他们的心都得提到嗓子眼。
气田所在地冬季气温经常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设备和管线极易发生冻堵。为此,该作业区采取“冬病夏治”措施,从夏季就开始为气井安全“越冬”做足准备。
11月13日夜幕降临,大风预警传来,作业区员工曾健和同事们迅速行动,检查设备,加固设施。
“从五月份开始,我们就要对所有管线进行检查,并及时整改隐患问题。”杨华林说,“但即使把所有冬防保温工作都做实、做细、做到位,只要有风雪预警、降温预警,我们还就要担心气井会不会发生冻堵、需不需要调产。”
“可千万别冻了”
同杨华林一样,每到大幅降温时,田武都要为自己属地的井“祈祷”:别有异常,可别冻了。
“今天这个温度还不算低,最冷的时候就是春节前后,最容易发生冻堵。”田武回忆道,去年春节前一晚,滴西178井半夜出现冻堵,他和同事驱车赶到后,检查了一遍井口流程,发现该井生产压差增大,由于节流和低温,已逐渐形成冻堵。他们立即分头行动进行解堵作业,一干就是3个小时,身上的棉衣被寒风刮透,棉工鞋被冻得硬邦邦,踏在雪上“吱吱”作响。
“那天晚上,完成滴西178井解堵作业后,我们帽子、围脖、睫毛、眉毛上全是冰霜,身体也被冻透了。”田武说。
说话间,车已经到达滴西325井。下车后,杨华林径直走向气井,在井口管线前单腿蹲下,借着车灯和手电筒的微光,低头认真读取着压力、温度等数据。在检查完电加热炉内的数据参数后,他及时和中控室进行数据核对。
田武拿着手电筒,停下脚步,俯身趴到裹着厚厚“棉衣”的管道上仔细倾听,根据气流声音判断设备是否有异常。
随后,他们又驱车30公里,赶往滴西178井、滴西179井。
11月13日23时,一只沙漠狐狸跟随采气工巡检。这份意外的陪伴让夜巡变得更加有趣和温馨。
“一切正常!”杨华林从嘴里呵出一团白气,搓了搓被冻得通红的双手说“,走,再去集气站看看。”
夜越来越深,杨华林和田武的夜巡还未结束。
月光下,无垠的沙漠被黑夜笼罩着,行驶中,只见巡检车的两束灯光随着道路的崎岖如”音符“般跳动,仿佛在吟唱着采气人的保供之歌。(记者 周芳 徐志远 通讯员 李小娅)
守护温暖的平凡之路
这里,是荒芜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这里,距离附近最近的村庄有200多公里。
这里,产出的每一立方米天然气,都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温暖与期盼,关乎着百姓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我驱车 5 个小时,行驶了320余公里来到这里——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近距离感受了“一线采气人的一天”。
在采访中我发现,家人是许多采气人心中的“禁区”。作业区员工曾健是一个风趣且健谈的人,聊天中我得知他和妻子都在油田工作,且工作性质都需要倒班。说起工作时,曾建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但聊到生活,他直言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为了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和妻子选择了错开倒班。当我问他“:这样岂不是你们夫妻就无法见面了。”他连忙摆手笑着说:“不不不,倒班那天我们还是可以见到的,已经习惯了。”说完他扶了扶眼镜,低下了头。
我知道,像曾健夫妻这样的家庭在新疆油田其实有很多。对于这样的生活,他们看似“习惯”,但从只言片语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无奈与坚持。这也是众多新油人努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一个缩影。
11月13日23时至14日凌晨3时,我跟随作业区员工一起驾车夜巡。巡检的路是用大大小小的石子与泥土混合压出的砂石路,崎岖不平,极其颠簸。行驶中,车轮卷起沙粒打得车身“啪啪”作响,我坐在车里“上蹿下跳”,不由得抓紧车窗格,时不时还要用手揉揉被撞的头。身旁的杨华林看到后,打趣地说:“我们刚开始也颠得难受,慢慢就习惯了。这是夜巡路上特有的‘伴奏’,配上咱们被颠的‘舞蹈’,巡检不也变得富有‘韵律’了嘛!这在其他地方你可体验不到。”
我知道,这是杨华林作为巡井工苦中作乐的一种方式。采访结束时,我问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寂寞的生活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习惯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守护的气井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天然气,即使再苦、再累、再寂寞,也是值得的。这也是众多新油人虽苦犹甜的真实写照。
曾健、杨华林只是新疆油田众多石油工人中的普通一员,在他们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平心而论,对于长年奋战在新疆油田一线的工人来说,坚守本就是职责所在。他们走的是平凡之路,但他们绝不平庸,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守护万家温暖,就足以在我们心中树起不朽的精神丰碑。(记者 徐志远)
来源 | 新闻(融媒体)中心 采气一厂
文图 | 周芳 徐志远 李小娅 白祺琪
编辑 | 杨伟 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