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会】不同学校的毕业证

民生   2024-11-06 22:41   广东  

毕业证对每个人来说

是青春的美好记忆

毕业证对每间学校而言

是教学的历史见证

让我们一起看看

不同年代的新会学校毕业证

了解各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

图为新会平山小学 图源:区融媒体中心












新会第一中学

该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办时名为“新会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同年改为“新会官立中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新会县立中学”;民国十一年学制更改,称新会初级中学;民国二十年,更名为“新会县立第一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与冈州中学、新会县介寿农商职业学校的商科合并,改称“会城联合中学”。1952年定为今名。1959年改称“新会中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会城镇管理,改称“会城中学”,1978年再复今名“新会第一中学”。


新会区平山小学

该校前身为民国六年(1917年)冯平山先生开办的平山贫儿义塾,义塾初设时,借用旧民房为课室,免费招收失学儿童就读。民国十一年,义塾增办高小,校舍不敷使用,冯氏遂于次年秋斥白银14万,在西山下新建三层的楼房校舍,建筑面积达1742.95平方米,并将义塾改成平山小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山小学改称为“为民学校”,1979年,恢复平山小学校名至今。


新会实验小学

该校最早名为尚书坊何族初等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祖尝补给的私立学堂。民国改称何族文懿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曾停办六年,民国三十五年春复办,规模逐渐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底开始,由人民政府接管,先后易名为“会城镇立第二小学”“会城镇第二小学”和“会城镇中心小学”。1956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时,易名为“会城小学”。1969年,更名为“东风学校”,同年秋季办起了附设初中班。1978年,再次被定为县重点小学,撤消附设的初中班,更名为“会城镇第一小学”。1982年,改称“新会实验小学”。



新会华侨中学

该校创办于1957年9月,1969年春后曾一度停办。1978年复办至今。学校筹建时即设有校董会,首届校董会董事长为时任县侨联主席谭义阅。全县侨胞、归侨、侨眷,港澳同胞集资10万元资助建校。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名。由时任副县长甘伟光兼首任校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被迫停办,校舍为会城镇反帝学校(后改朝阳学校、朝阳中学)所用。1978年,学校复办,并改为完全中学,重新面向全县华侨港澳子弟及亲属招生。


师范附小、向阳小学

据住在菱东社区几十年的老街坊莫先生介绍,在1967年之前,向阳小学校址是师范附小,使用该址成立东方红小学,曾短暂使用过“反修小学”和“向阳小学”校名,七十年代起,正式使用“向阳小学”校名。2010年,结合菱东球场的整体片区升级建设,旧址的所在地如今为菱东广场。


新会东方红中学

该校前身是东方红小学,1968年入学校友莫先生介绍,在其入学之时,学校只有两届学生,他是第二届入学。该校早期使用师范附小(向阳小学)校舍,后迁到横冲陈家塘基新会师范旧校舍,该校舍为前清嘉庆年间建造的新会陈氏宗祠。从毕业证实物证据观察,学校于1972年增办初中,更名为“东方红学校”,1975年9月起改为中学,更名“东方红中学”办学至今。

毕业证见证岁月变迁

往事如歌,历历在目

无论你已毕业多年

还是刚刚毕业

那段求学经历都烙印在心中

永不消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运营丨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媒部

作者丨李达荣、冯池友

编辑丨黄纪茵、黄惠卿

责任编辑丨陈长灿

来源丨新会侨报社

版权声明

公众号如需转载“相约新会”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事发今洲路!一小车多次随意变道,最终……

🔗【新会一味】秋风起,蟹脚肥!

🔗危险!三江一山头,有人上山烧……

🔗双水山地风筝,飞起来了!


相约新会
新会人,新会事,尽在“相约新会”——新会区融媒体中心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