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琳已逝,风景永存——怀念著名诗人傅天琳

文化   2024-11-27 10:00   北京  



2021年10月23日11时03分,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傅天琳,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


傅天琳,四川资中人,出版诗集、散文集、儿童小说集20余部,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女性诗歌杰出贡献奖等多种奖项。

2010年10月,傅天琳凭借诗集《柠檬叶子》摘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2021年3月,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散文”丛书》第二季,其中就包括傅天琳的《天琳风景》。她的散文作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纯净优美,透过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平和、善良与质朴。



《天琳风景》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诗歌笔记”,详述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与过程,表现了作者“眼光向下,感觉向内,精神向上”的人生态度;下卷为“天琳风景”,即“我”眼中的风景,从青葱岁月中的农场果园生活写到时下人们向往的大海与远方,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打量与反思,探索人生的真谛。



“果园诗人”




傅天琳青年时期曾在果园劳动,并在劳动之余开始诗歌创作。果园对于她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她曾经称自己为“果园诗人”。她的人生经过了很多曲折,但她都能够超越,只看到生命最美好的一面,她的诗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启迪。




《果园诗人》

                           傅天琳


最后我发现我更愿意回到果园去


回到柠檬、苹果、桃子、杏一样的人群去


沿着叶脉走一条浅显的路


反复咏叹,反复咀嚼月光和忧伤


我深深明白:这片林子是和我的青春


一起栽种,和我的幸福一道萌芽的


就是再次把血咳在你的花上


把心伤在你的树上我也愿意


曾经以为仅仅做你的诗人,太小


这是何其难得的小啊我又是何其轻薄


果园,请再次接纳我


为我打开芬芳的城门吧


为我胸前佩戴簇新的风暴吧


我要继续蘸着露水为你写


让花朵们因我的诗加紧恋爱


让落叶因我的诗得到安慰




诗友怀念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


天琳老师生病住院很突然,大半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她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每次听到好转、稳定的消息,我都充满惊喜,充满期望。

今年三四月,在她病情稍微稳定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去潼南、涪陵参加了活动。不过,去潼南那次,她在双江下车时站立不稳,差点晕倒;去涪陵那次,她随身携带着氧气袋。我其实是不赞同她外出的,她说有些活动是她提议的,有的活动是她答应了的,不能食言。

七八月她出院在家期间,我们偶尔通话、留言,但可以感觉到她说话很费力,喘得厉害,说一句要停一下,喘口气再说。我们一直觉得她的身体很好,对她的康复充满信心。

她这次是9月1日入院的,病情不断反复,也就不断让人揪心。我要去医院看她,她通过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女儿转告说不能去,一是疫情防控,医院不同意,二是天琳本人不同意。她是一个注重形象、追求完美的人,不愿意让我们看到她住院时戴着氧气罩的样子,以便我们记住她美好的笑容与形象。

但是,从这一刻起,我们再也听不到稳定、好转的消息了,再也不会有惊喜了!可爱可敬的天琳老师,一路走好! 




著名诗人、《“诗人散文”丛书》第二季主编之一郁葱:


惊闻傅天琳大姐离世,震惊异常。想起几十年与大姐的友情,无语泪下。今年二月,我写了一首《示友书——致傅天琳》发表在《中国诗人》等刊物。天琳大姐读了这一组诗以后发来信息说:“用一个多小时读完组诗,非常享受。如此的安静美好深刻通透,游刃有余,穿行于大千世界,处处是情感,是哲学,是智慧和洞见。写我们五个人的那首自然是太舒服了,不觉眼眶湿润,回到了那个下午。”重新翻看与天琳大姐在一起的照片,黯然神伤!悲痛之至!




示友书——致傅天琳

                                        郁葱


我两次到缙云山,走近你的果园,

那里青涩与绿意弥漫,

很远就闻到醇香四溢。

直到现在,那些叶子还都认识你,

那些树那些青草能辨识你的气息和声音,

你来了它们就风姿摇曳。



树长大了,有了些年头,

它们就不需要雨了,

自身的根须让果实有足够的丰润和丰实。

你还指给我看北碚的竹子,

清雅柔弱,却有着比百年大树更多的韧性和硬度,

那种超然的高潔,无人能及。



在塔尔寺,我曾注视你虔诚的神态,

一半是神性,一半是母性。

从那时候我称你为大姐。

你有无尽的柔性和内蕴,

语言轻声,走路平缓,

但你的经典不在于柔,而在于情,

你把所有好情感给了天地与人,

余下的部分,成为一些被镌刻的文字。

在青城山,嘉陵江,青海湖,

我总愿挨着你走路,听你多说话,

想让你高贵的气韵,

浸染我干瘪的内心和本就不多的才情。



柠檬、花瓣、新鲜的姐妹,

你用的这些文字天然的美好。

你还用清水给孩子洗苹果、草莓、带泥的萝卜,

你说那是星星,靠一点一点的童真捡拾起来。



有一天我在绿草地上想起你,

觉得你是头顶湛蓝湛蓝的天的颜色。

谁浑浊了你也不浑浊,

谁芜杂了你也不芜杂,

你自己是透明的,也看穿了这个不透明的世界,

世界再大,只是你广博内心的一隅。

别人写诗是因为躁动,

你写诗是因为灵魂的宁静,

是为了记录着我们熟知的,却从未踏进过的尘世。



2021年初春的一个下午,

我在读你的一部散文集,

看着那些文字我就想,

你看世界的眼神,甚至替代了我们,

那么多人的眼神。


2021年2月7日




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师佳:


从来没有挺拔过,从来没有折断过,我有我的方式——“果树方式”。痛惜“果园诗人”傅天琳老师离世。今年4月,我为《天琳风景》写了一篇书评刊发在《石家庄日报》,今天重发,以此纪念傅天琳老师。


《天琳风景》:诗意地书写生命感悟


《“诗人散文”丛书》(第二季)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天琳风景》的作者为著名诗人傅天琳,她的诗集《柠檬叶子》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人散文作为“现象级出版个例”,并不只是诗人写的散文,作者所特有的诗人的思考方式与诗歌的创作思维,为“诗人散文”赋予了与生俱来的特质。

新时期,中国大陆新诗坛出现了四个诗人群落——归来者、朦胧诗人、新来者和非群落诗人,傅天琳作为“新来者”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在美学上少了一些狂飙猛进,却在质感上多了几分厚实和朴素,形成了新的诗歌特色。在本书中,她突破了文体限制,发挥了诗人潜质。

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文学是枯燥的,而只有生活没有美学的文学又是浅薄的,只有把生活与美学相结合,文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呈现。傅天琳在缙云山农场果园生活十九年,这艰难的十九年大可作为她创作的源泉,然而,生活转化为艺术还需要作者的美学思维与诗性判断,这些在她多年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历练与升华,并体现在了本书中:平实有力的语言,质朴坚韧的思想。

本书从青葱岁月中的果园生活写起,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善恶成为矛盾的焦点,在自我斗争与反思中,作者完成了思想的升华。可以说,这是一代人的成长与记忆,历史带来的幸福与喜悦、痛苦与灼伤,在作者的笔下被一点点解封。从第一篇广播稿播出后的奖励——一份马肉和凉拌萝卜缨缨,到在《诗刊》发表第一首诗歌的欣喜,躬耕果园的劳作与在劳作中碰擦的思想火花书写了她的芳华。

尽管经历了很多曲折,然而作品中,她对那些经历并没有进行浓墨重彩的处理。“做人作诗,从来没有挺拔过,从来没有折断过。我有我自己的方式,永远的果树方式。果树在它的生活中会有数不清的电打雷劈,它的反抗不是掷还闪电,而是绝不屈服地把一切遭遇化为果实。”(《99首后记》)

“从来没有挺拔过/从来没有折断过”,是她面对苦难的选择,她以自己的内在力量将其化解。

《天琳风景》即天琳眼中的风景,作者从缙云山农场写到大洋彼岸,从青葱岁月中的果园生活写到现代人们向往的大海,“果园”与“大海”分别代表作者经历的深度与视野的广度。整部作品有“我”,但并不“唯我”,在作品中,作者尝试在漫长的岁月中,完成与历史的和解。“我更是想过,一块石头,要经历什么样的岁月沧桑,带着什么样的美好心情才能成为一块玉呀,一位女诗人的生成大致如此。在没有玉的年代,我一直把柠檬看成是一枚带蒂的玉。”“柠檬”是诗人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在没有玉的年代,她把柠檬看成玉,其实,珍贵玉石的形成过程又何尝不是她作品的诞生过程?不是她“绝不屈服地把一切遭遇化为果实”的过程?

本书传递给读者的并不只是天琳眼中的风景、天琳生命中经历的事件,而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后,仍能与历史和解的生命感悟。从中,我们可以感到韧性的张力与成长的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石家庄日报》、朴充学友圈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