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朝天 | 说“钱”

文摘   2024-08-17 08:01   江苏  



说“钱”

文/大路朝天


常熟人习惯把“钱”称作“铜钿”,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有铜钿(钱多)”、“么铜钿(钱少)”。

一、

现实社会中,钱(铜钿)对于不同阶层的人和家庭,意义是不一样的。

工薪阶层、底层,收入来自于数目不高的工资,或者务农、小本生意所得。“现做现吃”,收入扣除日常支出,所剩无几。即使从牙齿缝里省下一点积累,也要应付大病等突发情况。

中产阶层,工资收入、房产出租、存款理财这些都可能是收入来源。和前一个阶层相比,他们的收入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有剩余部分,可以用来提高衣食住行的生活品质,提高教育、医疗等支出。

富裕阶层,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阶层。对于这个阶层来说,家庭的日常开销、甚至在前两个阶层眼里的“奢侈消费”,如买名牌包包、豪车,对于他的总资产或现金流来说,只是一个小比例。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支出对他们也毫无压力。他们的关注点,可能是豪宅、私人定制、管家保姆。

对应的:工薪阶层家的娃,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养家糊口,更多更快地赚钱最重要。而中产阶层家的娃,养家糊口的压力就小得多,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社会地位、发展空间,和工作条件(是否双休,工作环境好坏等)。富二代工作的目的,则完全不是养家糊口。富二代(找)工作可以是打发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少数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为了(家族)接班做过渡。

二、

正因为财富的差异,有些事情,低阶层可以做而高阶层不可以做;还有些事情,低阶层不可以做而高阶层可以做。

商家搞促销送鸡蛋,工薪阶层、底层排队领鸡蛋,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划算”的。对于中产阶层,是不划算的,他的时间成本超过鸡蛋的价值。而对于富裕阶层,是极其不划算的,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工薪阶层、底层如果买一辆豪车,需要耗尽他们的积蓄,甚至还要额外贷款,后面还有每年几万元的养车费用。为了开这辆车,他只能 “喝咸菜汤”过日子,这个叫做“勉强行事”。

中产阶层买豪车,虽然承担得起买车和养车的费用,但是会挤占其他方面的消费和支出,未必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性行为。有经商需要“装门面”等特殊需求除外。

而富裕阶层买豪车,承担的经济代价就如同中产阶层买一部手机、工薪阶层买一支口红,只要他喜欢即可,不要太多理由。

三、

那么,是不是越富裕的人(家庭)就越幸福呢?从现实生活中看,未必如此。

当一个人很饿的时候,给一个馒头他吃,他的满足感(幸福感)很强烈。等吃到第二个馒头的时候,满足感已经不如第一个馒头。当吃饱了以后,再继续吃,就变成负担甚至痛苦。这个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原理。

在金钱方面,情况是类似的。给一个穷人100万元,会极大的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从而带来极大的幸福感。给他第二个100万元,可以进一步提高他的幸福感,但是程度和第一个100万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以此类推,如果这个穷人已经拿到了1000万元,给不给他第11个100万,对他的幸福感影响,已经变得很小。

在现实中,无论是上班族,还是投资、经商,对于具体个人,收入都有一个隐形的天花板。要突破这个天花板,除了要付出更多的体力、脑力劳动和更多的时间成本,还有天时、地利的外在因素影响。

拥有更多的钱,不会像吃太多的馒头那样,带来负担和痛苦。但是,如果已经挣到了1000万元,为了挣第11个100万元,需要付出加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和付出,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和睦,带来越来越多的副作用;那么,这第11个100万,值得不值得去挣,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四、

人的一般心理,对已经到手的财富,觉得理所当然。拿前面这个穷人举例,得到从天而降的100万元横财,完全靠运气;但是一旦钱到了他手里,那么他就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这笔钱是实实在在属于他的;和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一样,没有本质区别。假如,在他得到100万元以后,又失去了这100万,想一想,他会是什么感受?他会很不好受。这个“得而复失”的过程,比起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让他更痛苦。

古语有云,“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败之家也”。盛极而衰,兴亡交替,这世界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的,任谁也无法打破这个规律。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国家如此、企业和家庭亦如此。抓住时代的机遇、发挥个人的特长,个人(家庭)可以积累一定的财富,但是如何守住这份财富,却不是易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收入维持几何级数的增长,金钱带来的快乐才能保持同样的强度。但是这种收入增长模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过分追求增量财富而不得的,反而可能把自己推向痛苦。作为普通人,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已经获得的财富保持满足和感恩之心,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守住这份财富、善用这份财富,也许是更加理智的选择。

五、

关于炒股,巴菲特有一段名言,“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牢记第一、第二条”。有一定炒股经历的人,会对这句话深有感受。很多人炒股,都曾经“赚过“,但是最终以亏钱收尾。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情况是,投资者只看到机会,忘记了风险。

不单炒股,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和经济决策相关的行为,如理财、购房、投资,都既包含着机会、也包含着风险,机会和风险共生共存。工薪阶层的P2P理财暴雷、中产阶层加杠杆买房、私营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失败,都可能导致个人财富的大幅度缩水。

在经济的繁荣阶段(上升期),加大股票、房产投资,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一旦到了经济的衰退阶段(下降期),就要采取保守策略才是明智之举。对于企业来说,随着需求的萎缩,企业销售和收入开始减少。企业需要收缩投资规模,削减各种成本支出。此时,企业发展不再是主要目的,活下去才是王道。对于个人(家庭),由于收入的减少,就需要削减不必要的日常支出,取消大件商品购买,持有更多的现金。同时,要考虑出售投资性的房产,因为包括房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往往会伴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候下跌。

在平坦笔直的道路,可以深踩汽车的油门,让汽车高速行驶;而到了颠簸的路面、或者遇到弯道,则需要踩刹车,让车速降下来。此时,行驶速度是次要的,保持汽车平稳、乘员安全,则更重要。

什么时候该主动去获取财富、什么时候该被动守住财富,和开车的道理是相通的。判断当下是“踩油门”还是“踩刹车”的时机,既需要学习经济、金融常识,也需要总结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这个经验教训,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可能是来自自身,也可能来自身边人。

用一句流行语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该踩油门的时候,选择了踩刹车;在该踩刹车的时候,选择了踩油门。”不难想象,如果做错了选择,最后是什么结果。

六、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被描绘成呈现金字塔结构的五个层级。从底部向上,依次分别为:“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社会需求”或“尊重”、 “自我实现”和“超越”。马斯洛认为,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以后,人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不难看出,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是“物质”的,而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是“精神”的。

“生理”、“安全”这类物质需求,可以简单地通过金钱购买的方式,得以满足。“归属感和爱”、“社会需求”或“尊重”,这类精神需求的满足途径,则比付出金钱来购买复杂得多。

举例来说。在一个家庭中,子女感受到“被爱”,和父母在他(她)们身上花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物质的代价,没有直接关系。除了金钱上的付出,子女更在意父母对他们的陪伴、关心,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助力。

一个有钱人,在社会上可以结交一些“酒肉朋友”,但是未必能够结交到“知心朋友”;希望通过致富来获得“尊重”更是缘木求鱼:身边人会羡慕、嫉妒你的富裕、恭维你,但不会因为你的富裕而尊重你。一个富人,如果能善用财富,并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到身边人,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方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中国人的口头禅,道出了钱和需求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个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金钱永远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最后,对于人人向往的“财务自由”,笔者想说,除了大把花钱、任意消费的自由,自由还包括自由地支配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做不喜欢的事情)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实现“自由人生”的人并不多。多数实现了所谓“财务自由”的人,只是用一部分自由置换了另一部分自由,如此而已。

相关链接:

笔墨人生系列文章索引5.0

闲情雅趣系列图文索引4.5

南门坛上系列图文索引5.0

改造常熟系列图文索引3.0

常熟城老街巷系列索引

拍记常熟系列图文索引3.5

常熟古镇系列图文索引5.0

常熟古迹系列图文索引3.0

常熟文史转载摘录索引6.0

常熟记忆代发文章索引5.0

同学少年 | 孤独

山刃  | 何村琐记

阳光老头 | 小时候的年

根生 | 我眼中的汪瑞章

根生 | 我眼中的李谷二

小野  | 那些年我认识的文青

木笛 | 童年记忆——常熟县人民医院

木笛 | 回望老宅院岁月——南泾堂90号片断(上)

木笛 | 回望老宅院岁月——南泾堂90号片断(下)

木笛 | 她的常熟话真好听——忆友人

木笛 | 记忆深处,家中的春鲜老味

木笛 | 夏日调一碗风味冷拌面

木笛 | 丽嘉酒店三天躲阳记

木笛 | 老式下午点心

木笛 | 二院看眼记

木笛 | 串门杂记

木笛 | 游园引思

木笛 | 青春印记

花语 | 散文四篇

花语 | 代写家书

花语 | 瓷爱、崔魄

花语 | 我的老师们

叶黎侬 | “故事”中寻迹宋代古村——常熟何村

李政 | 澹然求大道——记古琴艺术家、书画家翁瘦苍先生

三三拾荒 | 看不到你的原创好多好多年了

三三拾荒 | 人生忽如寄,何以度余生?

三三拾荒 | 只在当下

李渊 | 王阿金·薛阿姨

周峰 | 人不疯魔不成活

曹利生 | 山歌湾的传说

孙一峰 | 回故乡

赵洪生 |  辛庄堂名

赵洪生 | 世界上最长寿的双胞胎科学家

沈潜 | 寄天堂——致先师唐文权教授

沈潜 | 先师群谱画像



常熟记忆
常熟古城、常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