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速递!《Nature Nanotechnology》:一种新型响应性的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

文摘   2024-12-30 17:54   上海  

2024/12/30

同萃生材

#高分文献

本文导读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将胰岛素与硫化银量子点结合,并涂覆以壳聚糖/葡萄糖聚合物的纳米制剂,以产生一种响应性的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

这种纳米制剂具有pH响应性,在酸性环境中不溶解,并在中性pH值下人的十二指肠外植体和秀丽隐杆线虫中吸收增强。该制剂对葡萄糖苷酶敏感,可触发胰岛素释放。在口服给药后可分布到小鼠和大鼠的肝脏,促进血糖剂量依赖性降低,且不会导致糖尿病啮齿动物低血糖或体重增加。

成果题名:Oral nanotherapeutic formulation of insulin with reduced episodes of hypoglycaemia

发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成果介绍

1、纳米载体的配制和表征

口服胰岛素受到低pH值下的高溶解度和降解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胰岛素附着在硫化银量子点(Ag2S QDs)上,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或单独使用量子点(QDs)相比,这种结合显著降低了QD胰岛素(QD-INS)在低pH环境中的溶解度。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可溶性胰岛素(pH 3)与3-巯基丙酸(3-MPA)结合到硫化银量子点表面,量子点的直径为6.5±1.2纳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量)。为了保护胰岛素有效载荷并控制其释放,研究人员使用了无规聚合的壳聚糖和葡萄糖共聚物(CS/GS)。增加CS/GS的浓度会导致水动力直径(HD)的相应增加,且CS/GS浓度对HD直径的影响也受pH值的影响,低pH值会增加HD直径。不同浓度胰岛素对QD的负载能力研究表明,最大胰岛素保留率为80%,每个量子点大约有1-2个胰岛素分子。

图1 口服胰岛素(QD-INS–CS/GS)的配方和表征


2、纳米载体通过CS/GS酶促裂解介导释放胰岛素

为了评估胰岛素有效载荷的释放情况,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测量了标记有14C的胰岛素(14C-INS)在肝细胞培养物中与不同水解酶共孵育时,在低pH值和温度条件下从QD-INS–CS/GS复合物中的释放。实验发现,与纤维素酶或β-葡萄糖苷酶共孵育显著加快了胰岛素的释放速率,其中在单个腔室中0.5小时内就有50%的胰岛素被释放。此外,还评估了肝细胞对胰岛素和蔗糖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当胰岛素与量子点(QD)偶联时,14C-INS的摄取量增加了一倍,而与QD-INS-CS/GS复合物结合的制剂则逆转了这种效应,这表明CS/GS可能与胰岛素β链的C末端相互作用,对受体激活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CS/GS层在保护胰岛素有效载荷的同时,也控制了其在肝细胞中的释放,确保了胰岛素的生理活性。

图2 QD-INS-CS/GS中胰岛素释放过程


3、纳米载体可增加人体肠道外植体摄取

使用人十二指肠外植体研究肠道摄取,证明2-4分钟内的离体摄取主要在细胞质中(70%)。8分钟后观察到内吞囊泡形成和胞吐作用。离体人十二指肠外植体显示使用QD-INS–CS/GS时的14C-INS摄取量高出40倍。过量的胰岛素抑制体内储存的脂肪的释放和利用以获取能量,并促进脂肪储存,观察到24h高剂量QD-INS–CS/GS(20μg/mL),与OP50大肠杆菌以1:1的比例混合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前脂肪储存。

图3 十二指肠外植体的摄取


4、体内评估

使用14C-INS来评估皮下注射胰岛素(SC-INS)和口服QD-INS-CS/GS(20 IU/kg)的生物分布。在实验小鼠中,QD-INS–CS/GS组Cmax值为0.06 IU/ml、Tmax为0.5 h,T值为0.5 h。SC-INS(2 IU/kg)组Cmax为0.1 IU/ml、Tmax为0.25 h,T值为0.25 h。根据血液水平计算的口服QD-INS-CS/GS的生物利用度为4%。

在0.5 h,SC-INS在血液、肝脏和肌肉/脂肪中分布分别为40%、40%和20%。相比之下,QD-INS-CS/GS在肝脏中分布20%,在肠道中分布60%。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对小鼠的药效学影响,并在口服葡萄糖给药前15分钟用SC-INS和口服QD-INS-CS/GS处理。SC-INS(2 IU/kg)和口服QD-INS–CS/GS(20 IU/kg)的OGTT曲线下面积(AUC)也有类似的下降。高剂量(5 IU/kg)SC-INS诱导引起低血糖(BG<3.0 mmol/L),而口服胰岛素即使在300 IU/kg时也不会引起低血糖。

图4 单剂量SC-INS、QD-INS-CS/GS和单独口服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5、胰岛素纳米载体在T1D动物模型中的评估

在T1D动物模型中比较SC-INS和QD-INS-CS/GS在单剂量和/或慢性治疗中的药理作用: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自身免疫诱导的T1D)和用链脲佐菌素(STZ)治疗的大鼠(65mg/kg单剂量毒素诱导的T1D)。NOD小鼠中,SC-INS(1 IU/kg)和QD-INS–CS/GS(25 IU/kg)在15分钟内降低血糖并促进ITTAUC降低40%。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血糖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严重糖尿病STZ大鼠(BG>30 mmol/L),观察到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胰岛素的BG剂量依赖性降低相似。SC-INS处理的大鼠在治疗后1小时显示BG降低,然后在8小时内恢复到基线。延长6周的治疗表明,SC-INS大鼠的体重增加了30%,而用QD-INS-CS/GS治疗的小鼠没有变化。

图5 NOD小鼠和STZ治疗大鼠单剂量和每日SC-INS和QD-INS-CS/GS(口服胰岛素)治疗的药效学


6、胰岛素纳米载体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作用

为了检测QD-INS-CS/GS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对非糖尿病狒狒独立进行了BG和毒性数据收集。每只狒狒在禁食一夜后都接受了ITT检测,1-10 IU/kg口服胰岛素给药后收集数据。用5和10 IU/kg的QD-INS–CS/GS处理分别诱导BG降低10%和13%,在15-30分钟时可观察到效果。给予QD-INS-CS/GS的狒狒均未发生低血糖。

图6 非糖尿病狒狒的ITT检测


这项研究开发的胰岛素与带有CS/GS聚合物涂层的Ag2SQD偶联技术,不仅易于制造且可重现,还能有效促进胰岛素的口服吸收并实现肝脏靶向。在小鼠、大鼠和狒狒的实验中,该制剂展现出剂量依赖性效果,低血糖发生率低且没有观察到毒性,为进一步在人体中评估该制剂的安全性、持续毒性和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这项技术还有潜力成为一个口服肽递送的平台,不仅适用于肝脏作用的肽和蛋白质(如干扰素-α),还可能适用于其他器官特异性的肽和蛋白质递送(例如作用于胰腺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利拉鲁肽)。


文章来源: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565-2


点击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可快速跳转至原文文献!


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选题推荐及前沿热点资讯


咨询合作 科研服务

项目合作、咨询及科研服务(纳米、凝胶、微针、生信分析、临床研究)可联系戚老师或周老师~

戚老师 17521512675

周老师 19370757002


入群交流

围绕纳米、水凝胶、微针等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同萃创化也建有“学术交流群”,添加右侧微信即可入群交流啦!


关于我们 


读完有所收获,请点击“关注”、“分享”、“在看”、“点赞”图标,支持下创化的内容创作,让我们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科室专家朋友们分享前沿热点资讯~

分享、在看、点赞

快来戳我看看吧

同萃生材
聚焦生物材料领域内的纳米载体、凝胶、微针等创新剂型,为临床药物递送需求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及转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