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栏 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扎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中不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优越,还不断擦拭着“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
从一张“选票”到“为民代言”,从普法的“旁观者”到人大立法、民主监督的“参与者”,从“自我管理”到共下基层治理“一盘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之路,枝繁叶茂、历久弥新。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70周年。近年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和拓展的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和人民建言献策的参与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让基层人大故事愈加具体、民主故事愈加生动、制度优势愈加鲜明。即日起,沙坪坝融媒体中心将推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报道,回顾沙坪坝区鲜明的基层人大实践工作,回眸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精彩瞬间,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透过历史行过的“车痕”,“人民至上”的故事总是弦歌不辍。
“人民至上”,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从“民之所忧”中行“民之所盼”。也正因如此,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并向民而生、为民而兴。
坚持20年的“为民故事”
在沙坪坝,有这样一个接地气的活动。老百姓通过大大方方地“说事”,实现了一批批为生活“提质”,为幸福“加码”的民生事项落地见效。
“十多年前,由于该路段斑马线设置较远,一名老人带着自己8岁的孙子横穿马路。一辆飞驰而来的货车避让不及,导致8岁的孩子不幸截肢。”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居民陈定秀说起了一段悲伤的往事。
“也正因如此,我们希望能在公路间架起一座人行天桥。”陈定秀说,悲剧令人扼腕,于是在那一年,由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主任接待日”活动上,“修天桥”成了居民共同的诉求。
“这个事情当时得到了主任们的高度重视。”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回忆,在这一场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就迅速动了起来。并且从调研、勘察再到设计和竣工,整个过程都有人大代表在实时跟进。“天桥建成投用后,总会听到居民满意的反馈。”
说起“主任接待日”,时间还要来到2004年的3月。为进一步发挥人大制度“为民代言”的作用,由人大常委会牵头、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职能部门深入镇街村社、田间地头,零距离接待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和诉求。从这一年起,“主任接待日”活动便成为了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一扇重要“窗口”。
在丰文街道的国盛龙腾小区,通过“主任接待日”活动,物业和有关部门联动发力,闲置的空地变成了健身中心。无论是溜娃散步,还是跳舞运动,居民们的业余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原以为提个建议可能就只会是个‘建议’,但没想到它能落地、能见效。”居民曹廷齐说,它并不是“走过场”似的组织居民坐一坐,而是通过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
在中梁镇,和美乡村也因“主任接待日”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近民意、暖民心的建议中诞生的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便利了村民、联动了产业。“有了路,一些关键的发展要素开始进得来、留得下。”当地开办民宿的负责人欧泽念说,在乡村做一份留住“乡愁”的事业,她现在很有信心。
……
随着主任们“接待”得越深,聚民意的“机制”也更趋于完善。探索建立的“六步”工作法和“双督双办”工作机制,不仅实现工作“零距离”、诉求“清单化”、办理“全闭环”,也让老百姓“有所获”,更让部门“更有为”。
“办好这些民生建议,不仅是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期盼,更是一种对人民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具体体现。”沙坪坝区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周刚说,通过人大在基层“搭舞台”,落实部门承办的“责任制”,接稳兜住主任接待日上的民生事项,进一步让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去哪儿健身,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区文旅委党委委员(原区体育局副局长)封元晓佳说,通过百姓“点单”,人大“派单”、部门“接单”的工作机制,部门的工作变得更有主动性和精准性,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民化。
从口袋公园、便民步道、养老食堂再到就业创业、文化供给、医疗教育……20年来,“主任接待日”走遍了沙坪坝区22个镇街、110多个村社,接待群众3万多人次,梳理出意见建议2400余条,不仅承载起了老百姓最真切的心声和期盼,也让最直接的“民声”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胸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情怀所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明才说,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情导向在哪里,人大工作的发力点就应该在哪里。“主任接待日”不仅架起了一座与群众有效沟通的“连心桥”,还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发展优势、治理效能,督促有关部门求“效”而为,以看得见摸得着履职成效赢得民心,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答卷。
民情民意的“云平台”
如果说20年的“主任接待日”是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拉开的一张“交流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打造的“向人民云报告”直播活动,则让老百姓“说事论事”从线下的参与来到了“云端”的互动。
“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参与履职活动,很紧张。”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中心湾社区党委书记张义清回忆起2023年在辖区举行的首场直播活动时,至今都记忆深刻。
“不仅要把主题给群众讲清楚,还要做好老百姓意见建议的收集。”张义清说,讲得好不好,老百姓听不听得懂,直播间里实时反馈。“有些民生关切,还需要给‘网友’一些及时的反馈,确实是一场考验。”
“向人民云报告”之所以是一种创新,也正因其明确了“主题”,同时还需要以“云上”接待群众的方式,开展互动。
“城市更新与古镇文旅融合发展”是在磁器口街道举办直播活动时的主题,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不仅详细阐述了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针对老百姓线上提出的“关于安全护栏加固,保障古镇游客和居民人身安全”等建议也一一得到落实。
“可以说这样的直播活动,针对性变得更强了。”区人大代表、磁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吴超告诉记者,参与直播的群众围绕主题,不仅能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也能提出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在天星桥街道,主题为“‘星’光铺就发展路 搭建企业幸福‘桥’”的直播活动,让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以及社区居民实现了“三方互动”。
“从人大工作层面而言,直播活动是一种在‘凝聚力’上的创新。”区人大代表、天星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贻表示,大家一起在线上“云”献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想实招、出硬招,推动形成了各项工作共商共议的良好局面。
从“开放式漫谈基层立法工作”“‘小板凳上议大事’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到“春风又绿嘉陵岸 老旧小区改造成群众‘家门口的风景’”……一场场直播依旧在继续,老百姓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拥有话语权和参与感。”参与过直播活动的居民罗强告诉记者,直播活动让群众有了更多城市“主人翁”的意识,是一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活动。
“截至目前,我们已联合7个镇街代表小组开展了直播活动。”沙坪坝区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路春表示,一年多的实践,通过打磨主题,围绕经济社会重点关切开展的“向人民云报告”活动,不仅提升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还推动了人大代表履职实现“加速度”,让基层民主的表达更真实、更具体、更有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要实践,实现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此项工作的内涵。”张路春说,围绕人大工作的“人民性”,在持续拓宽群众“交流圈”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代表履职从“静态”到“动态”,为民代言从“被动”到“主动”,让新时代人大工作迸发强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