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情绪:儿童如何建立健康的饮食关系?

科技   2024-12-18 20:02   湖北  


Via:Pixabay

点击右上角“...”或“🎧”获取本文音频

作者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Consumer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翻译 | 杜雅兴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健康饮食行为的基础始于婴儿期。幼儿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来学会调节自身的食欲。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员在一篇新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模型,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更好地理解儿童食欲的自我调节提供指导原则。


论文的首席作者、伊利诺伊大学农业、消费者与环境科学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al, Consumer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家庭与人类发展系(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博士生Sehyun Ju说:“当论及肥胖问题时,常见的建议通常是少吃多运动。这是一个过于简化的建议,几乎使人认为个人的意志力完全决定了其对待食物的方式。”

食欲自控与整体自控有关,但它特别涉及个体控制食物摄入的能力,这会影响健康发展和肥胖风险。儿童天生就有根据饥饿和饱腹感信号调节食欲的能力,但随着接触环境因素的增加,他们的饮食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推理和动机的影响。因此,Ju表示,从发展的视角追踪饮食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至关重要。

Ju 和她的同事基于生物心理社会路径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该框架概述了三个相互作用的类别:
生物因素,包括感官体验、生理上的饥饿和饱腹感信号、脑肠相互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心理因素,涵盖情绪自我调节、认知控制、压力调节和奖励处理;
社会因素,例如父母的行为和喂养实践、文化、地理位置以及食物不安全。

研究人员将这一框架与气质理论结合起来,以探讨这些途径是如何受到个体气质的影响的。

Ju解释说,儿童对刺激的反应因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构成而异。例如,对新奇事物的开放态度和积极的期待会影响孩子是否愿意尝试新食物。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吃东西,对于那些对负面情绪高度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吃得更少。

该模型还考虑了儿童的发展阶段。婴儿基于生理信号有基本的食欲调节能力。他们逐渐变得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到3至5岁时,儿童开始展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

Ju 说:“通过分析我们模型中所勾勒的路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多种因素对儿童食欲自我调节极其接近食物的动机的综合影响。例如,美味的食物可能并非在每个人身上引发相似的反应。儿童可能将食物视为奖励、寻求愉悦或者调节情绪。潜在的动机可能是多样的,并且受到外部因素以及气质特征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围绕食物的亲子互动,以及与食物无关的照顾者行为,这些均可能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研究人员指出,家庭食物环境、饮食的文化价值以及食物的可获取性也是重要因素。

科学家可以利用该模型来指导他们的研究,依据其感兴趣的主题专注于特定的路径。

例如,Ju 和合著者、儿童发展教授 Kelly Bost 正在进行一项实证研究,调查用餐期间的亲子互动。家长填写问卷,家庭用餐场景被录像,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评估孩子与看护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研究团队随后观察孩子对食物的接近或回避态度,并评估气质如何调节这些关联。

Ju解释说:“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对各种因素的差异性敏感性,就可以根据他们的气质特征识别和修改那些特别容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影响。这样我们就能提供更精细的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健康饮食行为。”

她总结道:“或者,如果儿童经历食物不安全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对食物刺激表现出某些奖励性反应。即使食物不安全的情况得到缓解,我们可能仍需要帮助儿童建立一种安全、积极地与食物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由压力诱导的,也不是将食物作为满足情感需求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理解这些路径,就可以针对所有这些因素来调整我们支持儿童的方法。”


Via:《蜡笔小新》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Sehyun Ju, Brent A. McBride, Merin Oleschuk, Kelly K. Bost. Biopsychosocial pathways model of early childhood appetite self-regulation: Temperament as a key to modulation of interactions among system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24; 360: 117338 DOI: 10.1016/j.socscimed.2024.117338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酷炫脑
耶鲁博士后创办的脑科学科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