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叉取、放货……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分公司的作业现场,流机队叉车司机正在操作叉车进行胶合板装船作业。地面上近乎完美重叠的车辙、行云流水的操作动作,都展现出叉车司机高超的技能水平。
“我们件杂货码头作业货种繁多,叉车在现场的使用率很高,所以要求我们的操作水平要高、装卸速度要快,才能不耽误生产。”叉车司机谭乐新微笑地说道。
在以往叉车进行作业中,自己忙忙碌碌一个班,但卸车效率总是提不上去。“怎样才能少跑路多卸车呢?”谭乐新在收工时问班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班长在收工时组织召开了“诸葛亮会”,班组的职工们分享和总结当天的作业过程,一起寻找提升效率的办法。
看着伙计们在纸上画的卸车路线,谭乐新茅塞顿开。“我想到了,作业时,让市入车辆与货垛的角度成九十度停放,这样叉车装卸车行走的路线最短。”谭乐新说道。
应用叉车停车节能操作法后,单机燃油消耗月均降低了10%。正是有了这次“火花碰撞”,谭乐鑫所在的流机丙班开始每周召开操作技能专题会,谈感受、想点子,继而又总结出叉车盘元舱内顶杆小角度取货法、叉车市提铝锭单侧装车法和库内作业错位停车法,既大幅度降低了叉车的单耗,又提高叉车作业效率。
董分公司始终发扬青岛港“干就干第一,争就争一流”的精神,延续“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职工“天天学”“周周练”“月月比”,开设“工匠”讲堂,打造“三位一体”技能实训平台,为“好苗子”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打造了工匠创新工作室“品牌矩阵”,为青年职工制定人才培养阶梯体系。
在浓厚的“比学促”氛围里,董分公司掀起一股提升驾驶技能的热潮,流机队能驾驶两种机械的员工占比达到75%,能驾驶三种机械的员工占比达到38%,极大提升了装卸生产的整体作业能力。近年来,2人获得山东港口职业技能大赛叉车项目状元,新入港职工规定时间出徒率达100%。
精准的操作,娴熟的技艺,从一名普通叉车司机到“五项全能”的机械操作多面手,这一蜕变背后,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港口的信任和栽培。当前,董分公司吞吐量节节攀升,他们用“匠人匠心”,在现场生产绘就了高效蓝图,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汇聚了磅礴力量,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 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