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报道山东港口青岛港最美画卷!

旅行   2025-02-05 21:20   山东  

他们是时代的楷模

也是你我身边的中国好人


今日

《人民日报》“我们的春节”栏目

聚焦“连钢创新团队”

益求精、持续创新的奋斗故事

展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技术人才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

最美画卷


黄海之畔,海风在港口穿梭,汽笛声绕港不绝于耳。世界最大型的集装箱货轮——“现代鹿特丹”轮,正在靠泊中国山东青岛港。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一场见证世界港口最高装卸效率的智能化作业,即将开启。


只见高空处桥吊舞动机械臂,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被源源不断地抓取出舱,无人驾驶的码头导引车穿行于堆场内,将运抵的集装箱精准堆码、有序摆放,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站在船头的外国船长赞叹道:“跟看科幻片似的!”


这一切繁忙之景,被站在港内办公楼窗边的张连钢尽收眼底。他脚下的大楼里,超级电脑正在以每秒上万次的计算运转,精确调度每一台设备到达最佳工位。


回想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青岛港正筹建亚洲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


一份白底黑字的项目责任书摆放在会议长桌上,集团领导询问张连钢:“要不要接此重任?”张连钢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要接!”他顾不上自己刚经历一场大手术,身体还处在康复期,火速召集几名技术骨干,成立了连钢创新团队。


可是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于是大家决定到国外考察。谁知道到了国外,一切却出乎意料。国外同行“连捂带盖”——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不准下车,不准拍照。


这趟考察没有学到“真经”,却激发了整个团队的志气。回国后,张连钢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写下:一定要自主建设属于中国人的全自动码头!整个团队夜以继日,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10万多次。


高负荷的工作让经历过大手术的张连钢经常低烧,虚弱得走个五六百米就要停下缓缓。有一次,同事看到张连钢靠在椅背上,拿毛巾不停地擦着虚汗,掀开衣服查看身上的紫癜。可是刚才在会议室,他明明激情澎湃地参与研讨啊。


就这样历经三年半,当一个个难题变成施工图纸,自动化码头的建设终于提上日程,这又是另一场精益求精的挑战。张连钢曾经举例说,码头里有几百个井盖,没有一个井盖建在车道上。


2017年5月11日,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来了。控制中心一声令下,桥吊、轨道吊快速运转,箱起箱落间,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曲线。大家屏住呼吸,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桥吊单机效率达到26.1个自然箱每小时,创世界最高开港作业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夜晚,张连钢独自登上港口的眺望台,任凭海风吹拂脸庞。自动化作业区黑漆漆一片,各类机械正在自动运转,他静静感受着这科技的力量。


“就算一颗螺丝钉,也要国产化。”紧接着,连钢团队又提出了新的目标——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2023年底,一座从硬件到软件、从装置到系统全国产化的码头正式投产,并不断刷新着自我保持的世界纪录。


临近春节,静静的海港依然装卸繁忙。这是海港人眼中最美的图景——装载各种货物的大船频靠,海浪拍打着巨轮魁梧的身躯,为它们披上远行的衣裳。中国港口联通着世界,澎湃的浪潮跌宕着奔向远方。


青岛港
山东港口青岛港官方账号。带你发现最美海港,和你分享有关港口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