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就是命令,一定要干好!”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船员职工们的工作信条,更是他们在日常作业中始终坚守的原则。
近日凌晨,整座城市还在沉睡,平日车水马龙的街道此刻格外安静,与春节期间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就在这万籁俱寂之时,轮驳公司“亚洲十九号”轮、“青港拖12”轮、“青港拖21”轮三艘拖轮的船员们,已悄然离开温暖的床铺,从家中出发,踏上了新一天的征程。他们要前往某船厂执行一项特殊作业,项目方要求早上8点之前必须到位,而从轮驳公司拖轮基地到船厂,有着长达5个小时的航程。
“甲板缆绳、可移动物品已固定完毕,设备水密、备用缆绳已检查备妥,人员已到齐。”驾驶员沉稳的声音在小高频中响起,汇报着甲板上的准备情况。
“主机已备好,油、水、电情况已一一复核,电缆已拉回,机舱准备完毕。”轮机长一边巡查一边逐一汇报。
“收到,等我通知解缆开航。”船长管延庆回复道,“亚洲十九号”轮开航前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
“这次作业是前往某船厂协助两条新造船出坞,两条大船没有动力、船厂坞台宽度受限、水深受限,对我们拖轮的操纵要求比较高,大家伙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是公司生产经营部同事们一次次拜访、一个个昼夜跑出来的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安全优质地完成本次作业任务。”管延庆说道。
“大家有没有信心?”“有信心!”大家异口同声,目光中透露出坚定。“好!出发。”管延庆下达了开航指令。航行中,船员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关注着各种仪器数据,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尽管海上寒风刺骨,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按时到达作业地点,安全优质地完成任务。”
“轮驳公司对此次作业高度重视,与青岛引航站、船舶代理、船厂技术人员等多方共同研究作业方案和作业流程,组织两次协调会,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技术交底,以确保安全顺利完成作业任务。”轮驳公司生产经营部业务主管朱家欣说道。此次作业,轮驳公司生产经营部业务主管和船舶管理部指导船长全程跟船作业,以确保万无一失。
7时40分,三艘拖轮提前到达指定位置。“你好,刘师傅,三艘拖轮已就位,随时可以带缆作业。”“好的,按照协调会作业方案进行逐一带缆。”引航员刘增下达作业指令。
8时,第一艘大船在引航员和拖轮密切配合、积极沟通中被稳稳地从船坞拖出,所有作业人员全神贯注、精准操作,第一艘大船安全靠好预定泊位。
然而,紧接着作业的第二艘大船却遇到了难题,由于潮水较低,富裕水深较小,作业水域受限,拖轮操作要求达到了厘米级。三艘拖轮相互配合,不断地调整位置,精准顶推,确保引航员每一个指令执行到位,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条船和第一条船分毫不差地靠在了一起,作业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两个多小时。
“亚洲十九号”轮全体船员职工持续发扬“冲得上、拿得下、拖不垮、打不烂”的“海上野战军”精神。2024年以来,港内安全开靠大船2400余艘次,周边船厂作业30余次。“我们爱港如家,就要把岗位使命落实到行动中,跑好2025年的每一棒。”“亚洲十九号”轮船长管延庆坚定地说道。
记者丨汪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