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家”赚得盆满钵满,“车险限速”帮了大忙
财富
2024-11-12 20:16
浙江
从2015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开始,行业就一直喊车险要亏了,结果后面历经二次、三次、四次费改和车险综改,反而车险综合成本率在下降。另一方面,近两年舆情喧嚣,行业拒保车型多,行业的理由是赔付率高,成本吃不消。但是最新的行业数据来看,财险三大家的车险赚得盆满钵满。前三季度,车“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合计利润163亿元,而行业整体的车险利润合计为159亿元,三大家车险利润是行业的103%。可见,在财险市场中,不只是保费规模,承保利润也出现了“马太效应”。专家们一直在谈中小公司的差异化发展,这是政治正确的结论,但这口号喊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实现?诚然,大公司品牌、数据和队伍等优势在综改后的市场里展示了巨大的优势,但从微观市场来观察,财险老三家在这波最严厉最险峻的行情面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车险限速”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车险限速”可以确保核心的私家车业务的绝对优势车险份额大家习惯了只看整体的市场份额,核心的私家车业务的占比鲜有人提起,实际上大公司这个数据已经远远高于他们的平均占比。有几个大财险公司的同行说,在2020年前后他们就在布局优化车险结构了,赔付差的业务都置换出去了。有些地方的行业限速的规定只是针对私家车,也就是货车和其他车是不限制,但是私家车(或者非营业客车)是严格管理的,问题的根源就是赔付率不好的业务对大公司根本不在乎,他们要确保的是私家车业务颗粒归仓。如此这般,大公司就完成了私家车的业务闭环:先通过送修和高费用争抢新车保费,然后次年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续保率。小公司在新车市场只能看神仙打架,旧车呢又要和比自己体量体量大几十上百倍的公司“协调”发展。其次,车险限速可以让大公司低成本地获取私家车业务因为有限速的存在,大公司之间很容易达成事实上的价格同盟,从而兵不血刃地维持着固定的市场格局。大公司一直在资源性非车项目有绝对优势,现在竞争激烈的车险也天下三分已定,那他们确保市场地位是毫无悬念的。只要市场的获取成本在低位运营,那大公司的优势就无法被撼动。换一个说法,如果没有“车险限速”,市场硝烟弥漫,那大公司将付出更多的获取成本,将直接面临改革的阵痛。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种优势一直在持续,“马太效应”将更加严重。因为即使按照市场同比增速,大公司每年新增的保费量相当于新开了一个中型公司。其实,换个角度想,大公司的竞争对手何尝不是自己呢?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要确保操作性,就需要一定的机制——确保大公司话语权的机制。因此,在很多市场上,大棒会选择性的敲在了小公司的身上,精明而世故的财险人怎么能不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呢?当面对重压的时候,行业本能地选择了向内卷,但光鲜背后的故事,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