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正气凛然、奋发有为的官员,特别是朱熹六次弹劾贪官台州知府唐仲友的故事,广为人知。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后解职回乡。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次年七月,朱熹受命到台州巡视灾情,当天下午就接到反映台州知府唐仲友为官不正的举报。唐仲友是时任宰相王淮的亲家,唐仲友的弟媳是王淮的胞妹,朱熹的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之职又是王淮推荐的。但朱熹仍然决定对唐仲友进行调查。
没过几天,朱熹就查明唐仲友在任台州知府两年多来的八种违法乱纪行为,如违法收税,骚扰百姓,贪污官钱,偷盗公物等。朱熹于七月十九日向朝廷递交了弹劾唐仲友的奏折,二十三日寄出第二份弹劾奏折,二十七日案情有了进一步发展,又递交了第三份奏折,分残民、贪污、结党、淫恶等四个方面对唐仲友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揭露。八月一日,唐仲友指使人擅闯司理院,朱熹向朝廷写了弹劾唐仲友的第四份奏折。但在王淮的庇护下,唐仲友不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提任江西提刑。这时,朱熹已到缙云县巡视灾情,于是又写了第五份奏折。
最后,唐仲友按提前退休论处,告“老”还乡。朱熹对此十分气愤,又递交了第六份弹劾奏折。为缓解朱、唐之间的矛盾,王淮请吏部尚书郑丙出面,提名朱熹到江西任提刑,朱熹却毅然向朝廷递交了《辞免江西提刑奏状》,带着家眷回武夷山去了。
对于这段故事,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和明人洪迈的《夷坚志》中都有所记述,但今人多对两书所载故事存疑,认为其中很多情节是虚构的。当时王淮曾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愤而归隐还乡,正如他的一首《鹧鹄天》所道:“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
朱熹,祖籍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三明尤溪),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著述甚多,他精心编撰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为教本,立于学宫,影响深远。朱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朱熹一生致力于书院建设,先后主持建立“白鹿洞书院”、修建“武夷精舍”、修复“岳麓书院”、重修“石鼓书院”。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毛泽东读朱熹《朱子语类》《四书集注》时批注说,“贯通大本大源“,“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
来源:学习强国
更多精彩
more
温馨提示
微信好看,安全更重要!
请不要在生产作业现场阅读微信哦!
投稿邮箱
xbk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