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及西晋初期,有一对父子名为胡质、胡威,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父子二人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父亲胡质,为官清正廉洁,勤勉政绩。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在荆州刺史任上,胡质积极发展农业,储蓄粮食以防灾年,屯田屯兵,保境安民,发展旱路和水路交通,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后来,胡质因政绩突出,被加封为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但是,胡质自己家中却非常贫穷。在任时,每有军功,朝廷下发犒赏,胡质都分发给军官和士兵,从不自己享用。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多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
儿子胡威,晋武帝时累官至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胡威在任上,勤于研究施政方法,使教化之风盛行一世,并且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后因功进封平春侯。
《三国志》中记载有一段关于他们父子的廉洁故事。胡威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洁。父亲胡质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出发去探望他。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随行,胡威就独自骑驴前去。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到了荆州之后,胡威拜见父亲,并在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回家前向父亲告辞,胡质给他一匹绢,作为路费。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得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从俸禄中节余下来的,给你用作旅途的资费。”胡威这才放心接受,并辞别父亲,踏上回家路途。
不料,在胡威告别父亲回家时,父亲的一个手下也请假回家,并暗暗准备行装盘缠,在百余里外等候,约胡威相伴同行,一路上经常资助胡威。同行数百里,胡威生疑,有意询问原因,才知道他原来是父亲手下都督。胡威明白了他的用意,便取出父亲赠的绢给了他,并申谢送别。后来胡威托人带信将此事告诉父亲胡质,胡质知道情况后打了这位都督一百杖,并革除了他的官职。胡氏父子如此廉洁慎重,他们的声誉也广为人知。
后来,胡威入仕为官,同样政绩卓著。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清廉美德时赞叹不已,问胡威:“你和你父亲谁更清廉?”胡威答道:“臣不如父。”晋武帝问:“为何不如呢?”胡威说:“臣父清廉,唯恐人家知道,臣却唯恐人们不知,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来源:学习强国
更多精彩
more
温馨提示
微信好看,安全更重要!
请不要在生产作业现场阅读微信哦!
投稿邮箱
xbk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