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古代清廉故事 | 三十六字官箴与颜氏三杰

企业   2024-11-19 20:13   青海  

在陕西西安市碑林博物馆里,现存有一座官箴碑,箴言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碑文后面还刻有五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跋文,其中三篇跋文的作者是清朝广东连平(今广东河源连平)颜氏三代名人,即颜希深、颜检、颜伯焘。颜氏祖孙三人先后担任清朝巡抚、总督等高官要职,分别在山东、浙江、陕西任上,三次将这则三十六字官箴刻石立碑。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颜希深在任山东泰安知府时,在旧科房的残壁中发现了这则三十六字箴言。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为了整顿吏治、提倡廉政,民间流传的做官格言,故日“官箴”。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时任山东泰安知州的顾景祥将这则箴文刻石自警。颜希深读到这则碑文后,受到很大启示,于是将它移到署内西厢房,并在碑文后面写了跋文,当作自己和后继做官人的座右铭。后来,颜希深调离泰安,就将这则三十六字官箴的拓片带在身边,以“官箴”约束自己。颜希深为官清廉,深孚众望,历任济南知府,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贵州、云南巡抚等职。其母何氏得诰赠一品夫人,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乾隆年间颜希深母子在济南“开仓济民”的故事。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颜希深之子颜检从京师调任山东盐运使,时任泰安知府的汪汝弼,因为知晓泰安府内“三十六字官箴”碑刻与颜检的父亲颜希深素有渊源,就寄给颜检数十本“三十六字官箴”石刻拓本。颜检看到三十六字箴言及顾景祥、父亲颜希深的两篇跋文后,知道父亲在外地做官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检立志继承父亲的廉政精神,勤勉自律。同年,颜检调任浙江巡抚。次年,颜检令人重新将三十六字官箴刻在杭州署内墙壁上,奉为座右铭。颜检为官几十年,明于吏事,政绩颇丰,先后出任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江西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史称他“居官公慎,清洁立身”

颜检之子颜伯焘考取翰林后,赴浙江杭州去探望父亲颜检。颜检于是拿出三十六字箴言给颜伯焘看,并对他说:“你现在已进入官场,应该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实也是祖训。”清道光二年(1822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延榆绥道台,颜检又嘱咐颜伯焘说:“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随时以三十六字箴言勉励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于是,颜伯焘带着父亲赠送的“三十六字官箴”石刻拓本去陕西延榆绥道赴任。清道光四年(1824年),颜伯焘写信请时任长安(今陕西西安)知县的张聪贤将“三十六字官箴”重刻石碑,放到碑林,以便广泛传播,于是就有了今天陕西西安市碑林的官箴碑。颜伯焘历任陕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职,“娴习吏治,所至有声”。后因厦门抗英失事,降三品顶戴留任。《清史稿》说,“颜伯焘怀抱忠愤,而无克敌致果之具”。

颜氏三代作为“三十六字官箴”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清正廉明,“三世一品”,创造了“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奇迹,得到世人的好评。

来源:学习强国

更多精彩

more

温馨提示

微信好看,安全更重要!

请不要在生产作业现场阅读微信哦!

投稿邮箱

xbkynews@163.com


西部矿业集团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企业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